阅读提示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认定新疆魔味鸭营销人、禾木骑士等5个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目前,全疆147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9.7万人。劳务品牌为推动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有力支撑。
“工资从2600多元提高到4000多元,孩子上学不用愁了,家里还买了新车。”聊起这两年的变化,作为劳务品牌创建的直接参与者,新疆巾帼众心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王玉忠感慨道,“公司申报的‘巾帼老班长保安’被认定为自治区劳务品牌后,工作更有盼头了!”
劳务品牌一头连着就业市场,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各级劳务品牌的建设为推动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有力支撑。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认定新疆魔味鸭营销人、禾木骑士等5个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目前,全疆共有147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29.7万人。从乡村到城市,各地务工者瞄准劳务品牌的“金招牌”寻求致富渠道,圆技能成长、就业增收梦。
技能提升带动稳就业
来自新疆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其兰巴格村的外力·伊改木,起初在老家一边种地一边跟着村里的“大工”学土建技能。“刚开始就是小工,搅拌灰料、抹灰、打下手,没想到还能在喀什有份稳定的工作。”2020年,凭借基础的土建入门技能和勤劳肯干的品质,外力成为喀什建工集团的一名劳务工,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喀什安家落户。
许多原本在老家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的乡亲们看到外力的成功后,也慢慢找上门来,大家一起外出增收致富。“再干两年,我要在喀什市再买一套房子。”谈起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外力·伊改木自信地说道。
喀什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热依汗古丽·苏坦,见证了外力的成长。据她介绍,以前,企业从喀什地区各县市招聘的农民工,要通过一对一、一带二等技能帮扶,才能掌握生产技能,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最近两年,企业招来的工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两年从伽师县招聘的工人,来了就能干活,让企业很放心,去年就扩招到了100人。”热依汗古丽·苏坦说。如今,该企业已安置伽师县农民工3800多人。
“来了就能干活”的变化背后,藏着一块劳务品牌金字招牌。近年来,新疆围绕制造业、建筑业、快递物流业等就业领域,打造了伽师建筑工匠、解忧公主薰衣草新花农等劳务品牌。
自成立伽师建筑工匠劳务品牌后,伽师县充分发挥品牌作用,以建筑企业和项目工地为载体,以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搭建技能培训和就业平台,累计培训建筑企业负责人585人,产业工人2.1万人,有效促进了工人技能素质的提高。
地域特色带动新就业
今年的第一场雪还未下时,马国龙就早早拿出雪具擦了又擦、练了又练,为新一年的滑雪教学做准备。
“我从大学的时候就很喜欢滑雪,一直梦想当一名滑雪教练,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在新疆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教授滑雪的教练马国龙笑着说,“这几年我带了3000多名学员,收入也很可观,我想继续提升技能加油干。”
随着阿勒泰旅游的火热,这座城市的“粉雪”知名度越来越高。阿勒泰市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创建了与滑雪教练相关的劳务品牌,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服务有机融合。
2022年底,阿勒泰雪都滑雪教练(指导员)劳务品牌入选自治区劳务品牌,其所在的新疆阿勒泰山冰雪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借助品牌优势,与乌鲁木齐某培训机构合作办理培训班。目前,公司已拥有滑雪教练员300名,其中本地教练40名。每位滑雪教练月收入为2万至3万元不等,实现了增收致富。
“去年一年收入大概在70万到80万元,特别是6月中旬到8月,房间几乎爆满。”2023年7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余红莉和丈夫袁晓立开了一间名为“染染·花宿”的民宿。夫妻俩经培训后,成为专业的特克斯民宿管家。
依托旅游资源,特克斯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目前已有1000多家民宿,其中符合国家级标准的有600余家。基于此,该县重点打造特克斯民宿管家劳务品牌,通过订单式培养、专业化训练,开设民宿管家培训班,不断培养专业民宿管家。
“去年组织员工参加了培训班,刷新了我们对民宿管家岗位的理解。从服务理念到服务标准,再到如何与顾客沟通,收获很大,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给顾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余红莉说。
文化传承带动再就业
“以前这些乐器都是村里的散户在制作,收入不稳定,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去,转行去找别的工作了。”新疆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嘉音乐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萨拉伊丁·阿卜杜拉指着地上的乐器说道。
顺着萨拉伊丁·阿卜杜拉指的方向望去,一些乐器师傅正在进行挖孔、打磨、抛光等工作,有人则忙着打包、贴标、装箱发货,还有一部分师傅正对着镜头弹奏新做好的都塔尔。
依托加依村300多年的乐器制作技艺优势,为村民拓展就地增收致富之路,新和县创建了加依嘉音手工乐器制作人劳务品牌。2022年,该劳务品牌被评为自治区级劳务品牌,2023年又入选全国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
随着乐器制作产业的发展,该村借助品牌优势,通过传统“师带徒”技艺传承方式,将家庭作坊打造成乐器制作交流平台,对无制作技术和经验的员工采取以岗带训的培训方式。同时,解决了制作工艺和标准不统一、销售渠道单一等难题。
如今,加依村共有109户432人从事手工乐器制作,人均月收入在3500元到5500元之间,全村乐器年销售收入达1800万元。“我们的手艺越来越好,制作的乐器品质也越来越高,都能卖到上海、广州、浙江等地了,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萨拉伊丁·阿卜杜拉高兴地说。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疆还将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建设力度,以自治区级劳务品牌建设为牵引,带动地(州、市)和县(市、区)大力开展劳务品牌培育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