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十年,同为基金掌舵者,张坤要比梁文锋显赫得多。
张坤2008年入职易方达,十几年间持续重仓白酒行业,尤其是茅台。随着2020年茅台登顶A股“股王”,张坤管理规模飙升至125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募一哥”,也坐稳了粉丝口中的“坤神”宝座。
随后四年间,基金行业整体下行,被套牢的基民比比皆是,“坤神”也难逃大趋势拖累,在管规模一降再降,投资回报也不复当年之勇。不过,即便下滑明显,张坤依然是目前唯一一个管理规模超500亿的公募基金经理。
相比之下,当张坤在基金赛道崭露头角时,2008年的梁文锋刚刚迈出创业第一步。根据公司介绍,最初七八年里,创始团队就在探索将技术应用于投资交易,从零探索基于机器学习的全自动交易。
2015年,幻方量化正式成立。一年后,公司将首个基于GPU和深度学习算法的股票仓位用于实盘交易。在此之前,它的算法主要依靠线性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并使用CPU进行计算。
幻方量化自此一只脚跨入AI赛道。但在这一阶段,梁文锋和团队主要将AI用于量化投资,如今备受关注的大模型和AGI并未被提上日程。
两位基金大佬的高光时刻,都在2020~2021年前后。
彼时,在A股结构性大牛市的推动下,国内基金市场明显过热,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上涨55%,远超上证指数同期14%的涨幅,“爆款”基金成为万千基民追捧目标。国内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0万亿元,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诸多基金“顶流”中,张坤的易方达以远超大盘的收益率睥睨群雄,总共帮基民赚取399亿元,而“坤神”的名号也从此叫响。
差不多同一时间,幻方量化在AI的助推下,也交出了量化圈子的顶级成绩单。
幻方量化2019年的管理规模刚刚突破百亿;2020年投资约2亿元的AI超级计算机“萤火一号”投入运行,搭载1100块GPU;2021年,配备约1万张英伟达A100芯片的“萤火二号”上线,算力提升至“萤火一号”的18倍,同年幻方量化成为国内售价突破千亿的量化私募基金,跻身“四大天王”。
不过,彼时在外界眼中,张坤的分量要比梁文锋重要得多。
对于基民而言,量化投资的进入门槛和潜在风险远超常见的公募基金。基于AI的投资决策被包裹在技术迷雾中,似乎也远不如挥斥方遒的“坤神”牢靠。于是,不断给基民赚钱的张坤拥有疯狂的“粉丝团”,梁文锋却没有多少人追随。
即便在投资圈内部,两人的评价也相去甚远。
十余年抱定茅台不放松的张坤,在茅台股价一飞冲天后,被贴上了“价值投资”传道者的标签,甚至一度被称为“中国的巴菲特”。相比之下,梁文锋出道更晚,且专注于略显非主流的量化交易;幻方量化试图把AI引入投资决策,在很长时间里也被视为一种宣传噱头。
毕竟,从表面上看,幻方量化的技术与其他量化机构没有太大区别。它的投资业绩也不算特别出色。就在规模破千亿的2021年,当年底幻方量化承认,由于规模急速扩容、策略迭代没有跟上,“超额收益已经归零”,高管不得不在朋友圈公开致歉。
在“坤神”如日中天的岁月里,梁文锋并不是基民眼中闪亮的明星。试图赶上AI快车的幻方量化,也远未展现出如今的历史级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