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国共两军最大规模的决战——淮海战役正式开始,面对解放军在鲁南、豫东一带集结的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近60万精锐,蒋介石一方面紧急收缩陇海铁路沿线的4个兵团,又紧急从华中地区调来了最精锐的黄维第12兵团前来助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国共两军最大决战。
黄维剧照
黄维兵团被困双堆集
黄维兵团虽然是在白崇禧的华中“剿总”组建,却是一支彻头彻尾的嫡系中央军部队,所属4个军另1个快速纵队不是属于原参谋总长陈诚一脉,就是国防部长何应钦派系,靠着这些大佬庇佑,各部编制、装备、训练水平均属上乘,粮饷弹药也能充足供应,尤其是第18军杨伯涛部,位列美械精锐“五大主力”,也是原参谋总长陈诚起家的部队,从1928年8月1日组建开始屡立战功,并陆续走出30余位将军,才构成了中央军最大派系——土木系。
11月8日,黄维兵团刚刚完成对解放军中原军区的扫荡,就接到了增援淮海战场的命令,遂顾不得休整,立即从驻马店一带出发,取道阜阳、蒙城,长驱500余里向涡河北进犯。但刚刚进入淮海战场就撞上了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最后被四面合围在双堆集一带。
批准围歼黄维
突围受阻构筑坚固防御
被围之初,黄维曾策划趁着中原野战军立足未稳,抽调精锐突围。但他忙中出错,精心挑选的突围先锋第85军110师竟临阵倒戈,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宣布起义,还调转炮口向后方跟进部队猛轰,使得突围行动功败垂成。几天后,黄维试图再度组织突围,但中原野战军已经构筑了坚固工事,使得突围部队处处碰壁,损失不小却徒劳无功。
但很快,黄维兵团就调整了战略,直接转攻为守,并利用防区内的大小村庄构建了坚固防御体系。当地本就常有水患,因此百姓修建房屋地基较高,且多砖石结构,黄维兵团以第18军为骨干,该军作为建军最早、资历最老的国军王牌,最不缺的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兵和技术人才,因此很快就将这些村庄民宅改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坚固堡垒。
挖掘工事
内有机场空投场补充弹药
黄维兵团转入防御初期就临时搭建了一座小型军用着陆场,用于小型飞机起降,还同时设立了空投场,日以继夜的安排飞机空投弹药,加上该兵团系整建制调动,因此随身携带的弹药也不少;在被围作战的20多天里,火力非常凶猛,一旦发现哪座村庄被中原野战军攻占,立即集中炮火将村庄摧毁;后来还大量使用毒气,使得攻击一方伤亡很大。
除了黄维兵团工事坚固、火力猛、老兵多等因素外,中原野战军在挺进大别山时实力大减也是不争的事实。最初,刘伯承、邓小平从晋冀鲁豫解放区统兵南下,晋冀鲁豫野战军总兵力不下12万人,从大别山区杀入杀出后仅剩不足6万人,目前虽经过补充休整也刚刚恢复到12万人水平,与黄维兵团相当。全军重武器仅剩十余门山炮,每门炮平均不到10发炮弹,大部分时间只能通过人力送炸药的方式对敌人碉堡实施爆破,导致了很大伤亡。
刘邓大军
1948年12月15日午夜,黄维兵团12万人被全歼,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等均被俘虏。但中原野战军等部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使得此战成为淮海战场上最惨烈一战。
被俘的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