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与冰雪有关的地理概念,如何区分海冰、冰山、浮冰与流冰、雾凇、冻雨、冰雪圈
创始人
2024-05-19 15:46:51
0

原标题:【地理专题】与冰雪有关的地理概念,如何区分海冰、冰山、浮冰与流冰、雾凇、冻雨、冰雪圈

冰川

冰川是指极地或者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根据冰川的形态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和过渡性冰川。

大陆冰川为广大的冰川,指覆盖在大陆或高原区,所有的高山、低谷以及平原全部受到覆盖。中央部位高,冰自中央向周围任何方向移动,不经融化而直接入海,因其覆盖整个陆地再由陆地边缘直接入海,故称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是冰川的一种类型。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山岳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者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分为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山谷冰川是指在谷地中呈带状缝补的冰川,是规模最大的山岳冰川。冰川长达数千米至数十千米以上,厚度多为数百米。

山麓冰川也是山岳冰川的一种,往往由多条山谷冰川向山麓作扇形伸展,相互连接而成。为介于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的一部分。

冰盖和冰原

冰盖,又称大陆冰川,是覆盖在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的陆地面积(一般常见于高原地区),覆盖面积大于5万平方公里。覆盖面积少于5万公里的叫冰原。地球上有两个冰盖分别是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冰架

冰架是冰盖向海洋中延伸的部分。最大的冰架是罗斯冰架、龙尼冰架、菲尔希纳冰架和亚美利冰架。冰架能以每年2500米的速度移向海洋,在它的边缘,断裂的冰架渐渐漂移到海洋中,形成巨大的冰山。

冰山

冰山指冰盖的边缘的冰架向海洋中漂移时,断裂的冰架在海洋中存在,称为冰山。

“血冰川”

南极地区有一处泰勒冰川,该冰川下面有血一样的液体流流出,称为“血瀑布”,该冰川被人称为“血冰川”。500万年前,随着海平面上升,南极东部被洪水淹没,并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咸水湖。数百万年后,在湖顶形成了冰川。当它们冻结时,下面的水变得更加咸。如今,血瀑布下的冰川湖泊的咸度是海水的三倍,因为太咸而无法冻结。泰勒冰川下面的水滋养了“血瀑布”,其中含有大量的铁(从下面的基岩中提取得知);当富含铁的水与空气接触时,铁会氧化并呈现红色,因而冰上会有这样血一样的痕迹

海冰主要指海水表层结冰,一般不包括冰山,但包括海冰部分融化、碎裂而形成的浮冰。

冰山指大陆冰川融化,冰架断裂后滑落到大洋的大冰块。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浮冰又称流冰。所有自由漂浮于海面、能随风和海流漂移的冰的总称。

浮冰与海冰的概念差不多,且应该是冬末春初分布面积最广。

因此,不管是北冰洋海水南极洲周边,海冰最多的季节应该是它们的冬季;浮冰扩散范围最广(南半球的北界,北半球的南界)的季节应该是其所在半球的夏末秋初;冰山最多的季节是夏季。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又静风,或是风速很小。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一般冬季,晴天与静风或微风天气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大。另外,在有过冷却雾的时候,特别有利于冰晶在地面物体上增长。这时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雾凇"。在有雾而温度又高于0°C的时候,雾滴沾附、汇聚在树叶或其他物体上,叫做"雾凝",这在森林中最常见。

雾凇分为两种,硬凇和软凇。硬凇和水凇与霜、露都是由于空气和地面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形成的。

冻雨是何物?

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通俗点说,冻雨就是“天上是雨,落地为冰”。

冻雨是如何形成的?

冻雨的形成过程其实很复杂,大致如下:

冻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于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的。

当有冷锋入侵时,使锋面下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以上且较潮湿,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气层时,就能变成过冷雨滴,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冰,形成一层密实光滑的、有时是透明的玻璃状冰壳。

冻雨落在表面温度低于冰点的树、电线上后,马上在它们外围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层,这时雨滴继续落在结了冰的物体表面上慢慢下垂,于是结成了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或冰凌。

图片来源:《气象知识》

哪些地方容易出现冻雨?

我国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

冻雨产生的原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冷空气比较强,致使地面温度达到0℃及其以下;

其次,要有暖湿气流,只有具备了水汽,才能形成降雨的形式。就像一块夹心糖,上下冷,中间这层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但是贵州比较特殊,没有暖层的情况下照样可以下冻雨,因为它的海拔比较高,这是其特殊的原因。

冻雨的主要危害

冻雨虽然很美,但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主要有哪些危害呢?

交通运输方面

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

农林作物方面

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

电力通讯方面

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使电讯和输电中断。

冻雨的预防

冻雨危害如此之大,该如何预防并降低冻雨影响呢?首先,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交通运输方面

在冻雨天气里,行人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要注意远离或避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

农林作物方面

农民朋友需加强露天蔬菜和经济果木的管理工作,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防御,避免蔬菜果木等作物冻伤冻死。

电力通讯方面

当冻雨发生时,要及时清除电线、电杆、铁塔上的积冰,防止电线杆被压倒。

冰雪圈的组成

冰雪圈又称冰冻圈,冰冻圈的组成包括冰川(含冰盖和冰帽)、河冰、湖冰、积雪、冰架、冰山、海冰,以及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表)。大气圈内的雪花、冰晶、冰雹、霰等固态水也是冰冻圈的组成部分。冰冻圈在赤道附近海拔最高,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到海平面。

1. 季节性降雪(大陆雪盖)

季节变化大,冬季范围大于夏季

2. 永冻层

物质表层水分常年冻结,一些地区的永冻层上层会每年发生解冻。

3. 山地冰川

出现的高度随纬度而异,与气候平均雪线随纬度的变化相关。

4. 海冰

海洋上的冰统称为海冰。根据来源,分为咸水冰和淡水冰,根据运动状态,分为固冰和浮冰。

5. 大陆冰盖

陆地上终年不化的冰雪覆盖区,主要在格陵兰和南极大陆。

冰雪圈的变化

1. 季节变化

全球冰雪覆盖具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北半球的大陆雪盖季节变化很大,不稳定,但海冰较为稳定,南半球海冰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雪线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条件。

2. 多年变化

海冰具有很明显的年际变化,或者更长的周期,而南半球的变化又要显著得多。大陆雪盖的年际变化也较显著,且与气候的增暖变冷密切相关。

冰雪圈与气候

一是通过冰雪的反射率和冰川融化起作用,干净冰雪的反射率比土和水大得多,又由于冰川融化热和水的汽化热分别是同体积液态水升高1℃所需热量的80倍和539倍,因而冰雪圈在地表热量平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大约有30%消耗于冰雪圈中,冰雪下垫面的变化主要是冰盖、海冰和积雪的收缩与放大,对能量平衡为基础的气候模式有重要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印度降水以及长江中下游梅雨都有相当的影响。

二是通过水循环影响气候,全球变暖、冰川和冰盖融化促使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蒸发增加,由海洋上水汽输送到大陆,大陆降水亦相应增加,如在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盛时,水分集中在冰盖上,海面比现在低140米左右,现在渤海、黄海、东海等大部分转为陆地,台湾与大陆联成一片,夏季风萎缩,陆地上降水量大幅度减小,从东北到长江流域的降水可能不足现代的一半。

冰川地貌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一般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两类。

【试题链接】

麦克默多冰架地处南极大陆边缘地带,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观察发现,麦克默多冰架出现明显的消融趋势,而这主要与冰架下方的空洞有关。图1示意麦克默多冰架的位置,图2示意麦克默多冰架的剖面。据此完成1~3题。

1.冰架空洞显著加速冰架的消融,主要因为空洞( )

A. 内部暖水下沉 B. 海水传导热量

C. 蓄积基岩辐射 D. 放出海面辐射

2.伴随着麦克默多冰架的消融

A. 接地线向外海移动 B. 冰山数量不断减少

C. 冰架上界下降 D. 冰架下界下降

3.从麦克默多冰架分离出的冰山,其流动方向主要受制于( )

①盛行风 ②海陆轮廓 ③海水密度 ④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解析】

【命题意图】极地海水运动与海冰变化属于地理科学领域前沿,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本组题以麦克默多冰架的变化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海水性质、海水的运动等相关知识。侧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B 【解析】冰架空洞里是流动的海水,与冰架相比,液态水的温度相对较高,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给冰架增温,B项正确。暖水密度小,没有下沉趋势,A项错误。基岩和空洞里的海水很难获得太阳辐射,放出的长波辐射有限,C、D项错误。

2.C【解析】冰架消融会导致接地线后退,冰架变薄,又因为冰架密度不变,其漂浮在海上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冰架上界下降、下界上升。冰架断裂会产生更多冰山。故选C项。

3.B【解析】由图可知,从麦克默多冰架分离出的冰山多贴着冰架边缘向北移动,这主要与极地东风和下降风(南极大陆冰盖辐射冷却形成的沿斜坡迅速向下运动的气流)的叠加有关,分离出的冰山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试图左偏,但受到冰架轮廓而非海陆轮廓的制约,沿着冰架边缘向偏北方向移动。①④正确,故选B项。

【知识拓展】 南极下降风

南极冰盖表面剧烈的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面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查到实测!wpk微扑克真的有辅... 查到实测!wpk微扑克真的有辅助插件(透视)发牌软件(透视辅助)(有挂教程)-哔哩哔哩;一、wpk微...
重大科普!多乐小程序辅助免费(... 重大科普!多乐小程序辅助免费(透视)外挂透明挂辅助APP(2021已更新)(哔哩哔哩);致您一封信;...
实测交流!WPk辅助透视(透视... 实测交流!WPk辅助透视(透视)辅助透明挂,详细教程(有挂机制)-哔哩哔哩 科技详细教程;75744...
查到实测(AaPOKER)外挂... 1、每一步都需要思考,不同水平的挑战会更加具有挑战性,玩起来才会令人上瘾;2、在更多的关卡中想办法取...
查到实测辅助!wePOke确实... 查到实测辅助!wePOke确实真的有外挂,wepoke软件透明挂,详细教程(有挂技巧)-哔哩哔哩是一...
信息共享!友友互娱辅助(透视辅... 1、完成wepoke的残局,帮助玩家取得所有比赛的胜利,直登高塔的教程。2、多达1000个不同的游戏...
记者爆料!人皇正版辅助器(透视... 记者爆料!人皇正版辅助器(透视)外挂透明挂辅助插件(2025已更新)(哔哩哔哩)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
一分钟了解!Wpk透视辅助(透... 一分钟了解!Wpk透视辅助(透视)辅助透视辅助,详细教程(有挂机制)-哔哩哔哩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
六分钟了解!菠萝德州偷偷看功能... 1、六分钟了解!菠萝德州偷偷看功能(透视)辅助工具(软件透明挂)(有挂机制)-哔哩哔哩;详细教程。2...
带你了解(Wepoke长期)外... 带你了解(Wepoke长期)外挂透明挂辅助机制(透视)软件透明挂(2025已更新)(哔哩哔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