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造”到“智造” 看安徽建筑业的智慧实践
创始人
2025-08-19 04:01:43
0

在钢筋混凝土的“塞伯坦”世界,机器人天团熟练进行着抹灰、喷涂、安装墙板、绑扎钢筋等作业……

在如今的安徽建筑工地上,曾经尘土飞扬、千人会战的大场面没了,远程遥控机器人将建筑工人从“危、繁、脏、重”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也保障建筑工人人身安全。

从依赖人力的“建造时代”到数字赋能的“智造时代”,安徽建筑业正以系统性变革,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智能篇章。

从“人海战术”到“人机协同”,建筑业质效双提升

建筑业一直是安徽经济的重要支柱。安徽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安徽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50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098家,比上年末增加447家。建筑业增加值、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着“质”变。

合肥南二环西延项目上焊接机器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快与建筑业融合,机器人天团上演“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画面,传统的“人海战术”正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化方式跃迁。

发展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安徽锚定智能建造新赛道,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攻关、项目示范,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以试点示范为重要抓手,助推智能建造快速发展。2023年,全省首批29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落地,涵盖交通枢纽、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其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多专业协同施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今年,再推31个新技术产品和36个试点项目,进一步扩大试验田范围。

当前,安徽省正全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计划到2030年末,全省打造不少于100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培育不少于20个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0%。同时,依托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推广绿色建材集采、住房业务办理及数字化监管,推动平台与数字住建融合。

从“试点突破”到“模式创新”,地方实践特色凸显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合肥以“场景创新+智能建造”为突破口,促进智能建造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

在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项目施工现场,无人塔吊和钢筋绑扎机器人首次亮相,让智能建造可见可感。塔吊司机胡文奇告别了高温高压的高空驾驶室,仅凭一部手机就能在空调房内远程操控塔吊精准吊运;小巧机器人灵活穿梭于钢筋丛林,凭借自动定位与风险报警功能,将绑扎效率提升30%以上。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项目运用无人塔吊技术

“建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不仅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还进一步提高了精确度。”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强表示,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更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科大商学院项目体量大、工期紧且施工黄金期恰逢夏季高温。作为承建单位,安徽建工三建以现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传统建造痛难点,让智能科技从“云端”走到“一线”。据了解,合肥市先后遴选发布两批共40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引导46个试点项目进行场景对接,项目、案例、场景的循环促进体系逐步形成。

截至目前,合肥市已有17项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打造了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合肥样板”。

马鞍山则走了一条不一样的智能建造路子。通过打造智能建造产业联合会、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双碳”建筑产业园、“智建云商”平台,构建起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四化”建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建筑业向绿色智能转型。

其中,“智建云商”平台集成数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绿色低碳建材、智能建造、智慧运维等产品服务,形成了智能建造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巢马公铁大桥连接线项目、当涂姑溪河水利闸工程、马鞍山博悦府超低能耗建筑等项目中示范应用。”中国十七冶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政策筑基”到“生态赋能”,筑牢转型硬支撑

智能建造的加速跑,离不开产业生态体系的坚实支撑。安徽正通过政策激励、平台搭建、人才培育“组合拳”,为产业转型注入持久动能。

合肥市轨道交通全数字化基础设施状态综合管理平台

在财政支持上,安徽省对合肥、阜阳、蚌埠3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给予每个城市5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智能建造及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还将优先享受“城品活力贷”财政贴息、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绿色金融等支持政策。

合肥市则是将智能建造奖补纳入《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对建筑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项目,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目前,已为12家企业开展奖补资金兑现1133.07万元,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在智能建造研发与应用方面的积极性。”合肥市建设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苏振华介绍。

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奖补力度再度升级。原有资金奖补政策申报条件由“投资额100万元以上”降低为“50万元以上”。

平台赋能同样关键。2023年以来,安徽省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推动“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已上线运行,集住建行业大模型、BIM 技术应用、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合肥市同步建设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子平台也已上线,并在海恒国际体验式商业街区和松谷鸣翠两个项目进行试点运用。蚌埠市上线智能建造信息化系统,通过“三纵三横”数字治理体系,实现建筑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

安徽省积极培育智能建造人才,推进安徽智能建造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前不久,阜阳城投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达成共识,将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开设“智能建造订单班”定向输送技能人才,探索建立区域性建筑机器人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

从钢筋水泥的“硬施工”到数字智能的“软赋能”,安徽建筑业正进行智能蝶变。随着建筑机器人在全产业链的广泛应用、智能建造能力体系的持续完善,“安徽智造”正成为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登月之旅对航天技术是全新的巨大考验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
海尔智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尔智家(60069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研究人员利用脑机接口尝试解码内...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在实验中成功...
厦门彼格科技申请触点圆盘视觉检... 金融界2025年8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厦门彼格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触点圆盘视...
转发警惕!AI仿冒孙颖莎王楚钦... 据央视新闻8月18日报道:随着AI技术的普及,“克隆”特定人物声音已实现“一键式”操作,同时也带来了...
国产视听新技术看广东!政策包推... 近日,广东省网络视听产业政策包推进落实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国产视听新技术在各类场景的示范应用话题,引发...
从“建造”到“智造” 看安徽建... 在钢筋混凝土的“塞伯坦”世界,机器人天团熟练进行着抹灰、喷涂、安装墙板、绑扎钢筋等作业…… 在如今的...
不对劲!这只羊“潜入”可可西里 最近,杭州造的“机器藏羚羊”深入可可西里腹地。这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首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 可可西里卓...
对话谷歌科学家:当 AI 会写... 文 | Edu指南 “编程已死?”面对 AI 工具能自动生成代码的浪潮,谷歌科学家斯蒂芬妮·德鲁加...
什么样的充电宝可以带上飞机? “没有CCC认证的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了!”6月底以来,中国民航局有关携带充电宝乘坐航班的新要求引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