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始也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说,立春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时节的养生应注意:
第一,顺应气候,防风保暖;
第二,少酸多甜、饮食有节;
第三,调畅情志,养护肝脏;
第四,夜卧早起,多做伸展。
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开启了24节气新的轮回,意味着生机盎然春天的来临。立春又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3000年前我国就有迎春仪式,如打春牛、吃春饼、咬萝卜。那么立春节气在养生方面,中医有哪些建议呢?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一、顺应气候,防风保暖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防风保暖”是春季的养生开局。药王孙思邈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立春以后,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因此春天要“捂一捂”,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一般来说,天气回暖至少需要10-15天,体质偏热的人如果捂了以后身体出汗,可以少捂几天,老人、小孩和体质偏寒的人,只要捂着没有冒汗、咽喉发干,就可以多捂几天。
“风为百病之长”,立春时节由风引起的疾病较多,如感冒、皮肤瘙痒和各种过敏症。因此要特别注意防风,有风的时候系上围巾、戴好帽子,多风多雾天气时戴上口罩。
二、少酸多甜、饮食有节
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立春之后应增加甘味食物,以健运脾胃,可适当多食以下食物:枸杞、大枣、桂圆、蜂蜜、豆豉、香葱、香菜、大蒜、韭菜、胡椒等,红枣粥、枸杞粥、胡萝卜粥、山药粥、炒猪肝、虾仁韭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应适当减少酸味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柠檬、乌梅等。
《黄帝内经》说“食岁谷”,意思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要多食用一些芽菜,如香椿、豆苗、蒜苗、莴苣等。
三、调畅情志,养护肝脏
春季宜养肝。立春时节要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避免生气、暴怒和忧郁。在温暖的天气,循序渐进增加户外活动。可以在生机勃勃的花开时节,约上三五好友,结伴春游爬山,既锻炼了身体,也能调节情志、改善情绪,起到身心和谐、养护肝脏的作用。
四、夜卧早起,多做伸展
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度减少睡眠,《黄帝内经》要求“夜卧早起”。运动方面不要选择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八段锦、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舒展身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其他锻炼方法有散步、慢跑、保健操等,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毛孔过度开张损耗阳气。嵇康《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春天多梳梳头也是有益健康的。
专家门诊
【妇幼健康科普】
中医健康
往期推荐
审核&撰稿:汪秀琴
编辑:戴宇菲
素材来源:中医科
欢迎投稿:shengfuyou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