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网消息,美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的资料显示,全球稀土矿储量达1.2亿吨。这一储量比铜、锡、锌、铅等的储量更为丰富,且分布广泛,中国、巴西、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越南、印度等国家均有稀土矿。美国的稀土矿储量实际上也较为可观,约为1300万吨。然而,必须要明确的是,矿产资源和稀土产品精加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一家专注于稀土产业的咨询公司总裁詹姆斯·肯尼迪表示,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具备稀土精炼能力,几乎所有的稀土加工设施都位于中国。
首先来谈成本,其高昂程度令人咋舌。例如MPMaterials公司在加州Mountain Pass开采稀土时,亏损数额巨大,据悉超过1.28亿元人民币,如此之高的成本,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接着说环保压力,这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些从煤灰中提取稀土的初创企业,始终担忧地下水遭受污染等问题。并且,重新启动本土稀土矿开采时,环保政策严格,成本收益比过高,实施起来极为困难。
最后谈谈技术方面,尽管爱荷华州立大学实验室能够制造出高纯度稀土金属,但是中游的稀土分离加工在短期内难以达成量产。
在普通人眼中,稀土或许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其实际地位却相当之高,许多高科技产品一旦缺少稀土便无法正常运作。据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的稀土年产量在全球占比超过60%。如今挪威发现稀土,在美国看来,这犹如天降救兵,让其看到了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希望。稀土这种在普通人眼里看似微不足道的金属,一下子就被当作了对抗中国的“战略武器”,各类智库也接连召开研讨会,研讨如何利用挪威稀土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
事实上,美国并非不生产稀土,其加州便有一个处于生产状态的稀土矿场。而且,拥有该矿场的MP Materials公司,有7.7%的股份为中国企业持有。在中美竞争持续的大背景下,美国福克斯杂志于今年8月刊载了一篇题为《在中国人的帮助下,美国最大稀土矿“起死回生”》的报道。那么,美国最大的稀土矿为何会有中资背景?美国媒体又为何称其是在中国人的帮助下“起死回生”的呢?实际上,这个稀土矿在2015年之前就已进行开采与利用,不过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濒临破产。
鉴于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打压与遏制行径,中方作出了反击。近期,中国商务部宣称要强化对美相关军民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公告显示,中方决定禁止将两用物项出口至美国军事用户或用于军事目的,对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等相关两用物项的对美出口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开展更为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中方发出警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与个人,均不得向美国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原产于中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若有违反上述规定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美国对中国于多个领域实施制裁之后,中国的反制举措精准地击中了美国的要害之处。在稀土资源之后,中国又禁止向美国出售锗、锑、镓。稀土以及锗、锑、镓均为稀有战略资源,在军事工业中经常被使用。中国进一步禁止出售这些战略资源,将致使美国军事武器的产量减少,研发工作也会陷入停滞。如此一来,美国的军队实力将会遭到削弱。现在拜登即便想要反悔也为时已晚,假如特朗普上台之后依旧选择对中国采取敌对行动,那么中国所掌握的“王牌”也足以让美国付出沉重的代价。
中国为何于这个时间点开始对这几种稀有金属进行管制呢?这还得从美国说起。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我国就针对各种形态的镓实施了出口管制,不过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只是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出口,而如今则是直接禁止出口。这种管制的收紧,除了维护国家利益之外,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方面的限制。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限制活动不断增多,最初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明显,只是对一些先进技术进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