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列国诸侯,为鬼谷子的弟子们搭建了最大的平台,他们每个人的出世都伴随着腥风血雨,他们是同门师兄弟,因此就得分个高低,而众生便是他们的棋子。
在鬼谷子的众多徒弟之中,历史只给了孙膑和庞涓两位人杰,提供了正面对抗的机会;在这场师兄弟的对抗之中,双方各有输赢,孙膑也用个人能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孙膑用那倔强的背影向后人代言,什么才是真正的身残志坚!在他被人挖去膝盖骨之后,依旧不曾放弃自我,最后以列国为棋盘,向众生阐释战争的艺术,赢得后人的赞美。
但近年山东出土的竹简,也更清晰地向后人还原了围魏救赵的真相,原来战争真的不是儿戏。虽说残忍,但自古以来哪次功成不是伴随着累累尸骨?孙膑只是其一罢了。
庞涓作为孙膑的师兄,很早就出师了。庞涓刚来到魏国就得到了魏王的重用,在庞涓的努力下,魏国发展的很迅速,整天欺负周围的小国,在中原大地是妥妥的一霸。
一次宴会之后,庞涓见魏国四邻皆已臣服,心想这天下应该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了,但第二天,一个不好的消息突然传到了庞涓的耳中:自己的师弟孙膑要出世了。
庞涓气得拍了好几下脑袋,怎么想了半天就把这茬给漏了呢?当年在求学的时候,孙膑就很聪明,深得师傅喜欢,自己离开之后,谁知道那老头子又把什么宝贝传给他了。
因此,庞涓便派人请孙膑来魏国帮忙。一来防止孙膑加入其他国家,从而成为自己的心头大患;二来,也可以切实地看看孙膑究竟有何才能,最差也能将孙膑掌控在自己手里。
此时的孙膑一听:原来师兄在外面混得这么好啊,恰好师兄邀请我去魏国,以我们曾经的情谊,我就可以直接见到魏王,并得以重用,师兄还是和以前一样拿我当亲弟弟啊!
庞涓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刚出世之人的孙膑的信任。庞涓还是不太甘心孙膑能超过自己,因此将孙膑举荐给了魏王:到时候人家魏王看不上你,那就不怪我喽,我尽力了。
刚出世的孙膑丝毫没有意识到潜龙勿用,更不了解人心的变化,在见到魏王之后,很快便将自己的才华展示了出来,接着孙膑就取得了魏王的信任;但往往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认为孙膑是个威胁自己的祸患,于是凭空捏造一封书信放在孙膑房间,内容是孙膑和齐国的交往的“事实”,因此魏王将孙膑当成齐国的奸细抓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孙膑就开始被师兄所折磨:“师弟啊,哥哥真的不想这样做,实在是魏王让干的啊!”孙膑接二连三地被挖走了膝盖,就连容貌也被庞涓毁坏。
在牢房里的孙膑,一次次地反省着自己出世以来的遭遇。初见魏王,便开始表现自己;善恶一直都在变化,而自己却相信着多年未见之人、这一切真是知易行难啊。
在痛苦的环境下,人对于自己的反思总是相当深刻。在监狱的这些年,孙膑对于师傅传授的智慧,有了更深的领悟;而自己不清楚周围的环境便开始“表现”,实属兵家之大忌!
好在一个人大彻大悟之后,上天都会给予一次重生的机会。随着齐国使者的降临,孙膑也离开了这个残害自己的魏国,这场师兄弟的对决,终于有了新的转折。
初到齐国之后,孙膑不敢急切地表现自己,而他也因为身体的原因,在田忌帐下效力。孙膑出手为田忌的赛马献上了一策,因此“田忌赛马”留名青史,而孙膑也逐渐得用。
孙膑已经残废,没有双腿怎么看都像废人,就连容貌也是丑陋,谁见了都忍不住哆嗦一下;但在田忌的多次举荐下,孙膑谨慎地施展才华,才一步步得到了齐王的重用。
恰逢这时,魏国又开始欺负自己曾经的盟友赵国了;自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韩国、魏国从曾经的盟友变成了敌人,因为魏国强大而又有庞涓相助,因此没少欺负曾经的兄弟赵国。
齐国强盛,但一山不容二虎,因此齐、魏两国总是相斗,但都奈何不得对方。赵国和齐国乃是盟友,魏国攻赵,赵岌岌可危,便向齐国求救,齐王召诸臣商议此事。
齐国强于商贸,因此齐王的宫殿也比魏王奢华不少,一番商议后,齐王下令:由孙膑和田忌前往战场驰援赵国,经此一役,孙膑向庞涓展示了“围魏救赵”的战争艺术。
“赵国危难,我们直接去援赵吧!”对于战事田忌很上心,但他觉得孙膑应该有不错的想法,毕竟此人非同一般,于是试探道;在一番思索后,孙膑将田忌摁在了座位上。
“援赵一事儿,可缓不可急,公子请先用茶!”看孙膑似老牛一般沉稳,田忌不情愿地喝了那杯已经放凉的茶,侍从见茶被喝了,又赶紧添满,这时孙膑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是帮别人,就得雪中送炭,因此待到赵国穷途末路之时,再出兵相助,此乃其一;再者让赵魏两国相互消耗彼此的实力,敌弱则我强,此为其二;其三则当出以奇兵。
“这些东西我也明白,但这奇兵是?”田忌有些好奇。“魏国长期大举出兵,此刻国内空虚,齐军只需出兵进攻魏国大梁,则赵国之危自解!”孙膑顺势向田忌献策。
“待魏军撤退之际,我军以逸待劳,伏击魏军即可制敌。”孙膑将大致思路陈述于田忌。田忌心里瞬间没了压力,拿起刚刚添满的茶一饮而尽,便仔细听从孙膑的安排。
孙膑的分析时势之后,将计划分为三步。首先,派出正规部队进攻魏国最强的平陵地区,用以吸引魏军主力部队;接着,由田忌率兵对魏国的都城大梁进行直捣黄龙。
接到撤军的命令时,庞涓急忙赶回去;同时,孙膑又命人不断对庞涓的军队进行佯攻,一方面阻拦魏军的脚步,使其疲惫,同时也制造出一种齐军不堪一击的假象。
而孙膑则是在庞涓众人身心疲惫之际,在必经之路上以逸待劳。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很快庞涓在回魏支援的路上就被孙膑活捉了,而赵国也因危难自解而感恩齐王。
第一次围魏救赵最终以齐国完胜完美收场,但魏国主力犹在;而庞涓没有多久就便被魏王要回去了,回到魏国的庞涓再度为将,而他对于孙膑的仇恨则是更深了。
不知何时,齐兵怯懦之说就通过孙膑传遍了列国。这句话传到齐王口中之后,齐王立刻将孙膑叫来训话:“近日坊间传闻,我齐人怯战,而魏人勇猛,军师如何看待此事?”
“回禀大王,这是好事儿啊!”孙膑感受到了齐王的愤怒,平静的回复让齐王更加摸不到头脑:“魏军勇猛,则天下共防之;齐军怯弱,则天下之人不以为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魏军强猛,乃天之所恶,齐军仁义,则天下归矣。”孙兵不自觉地讲起了自己对天道的理解,而齐王则表示:你最好拿出像样的战绩出来!
没过多久,魏国又开始欺负自己曾经的朋友韩国,看庞涓大张旗鼓的样子,好像是要吞并韩国一般,若是成功了,那魏国必然更加强盛,因此齐国再次开展“围魏救赵”之策。
庞涓见孙膑再一次故技重施,就率军向孙膑攻去,他定要洗刷上次失败的耻辱;孙膑见庞涓率军攻来,便带着队伍一直后退,并将队伍吃饭所用的灶逐步减少。
庞涓敏锐地发现了孙膑的队伍之人“越来越少”,于是断定齐人怯懦,士兵全跑光了,于是丢下步兵,率领骑兵向前冲锋,誓要将孙膑擒拿,洗刷自己曾经的耻辱。
就在夜晚行至马陵时,一阵乱箭将庞涓射死,孙膑和庞涓的战斗最终以庞涓的身死而结束。在这场战斗中,魏国元气大伤,齐国也很快就称霸了东方,孙膑也威名远播。
而山东出土的竹简向世人阐述,当年孙膑为了取得“围魏救赵”的效果,竟派了2万多战斗力较弱的士兵,前去攻打魏国战力最强的平陵地区,而这2万多人皆埋骨他乡。
不得不说,这样的伤亡确实造就了“齐军怯弱”的假象,也让赵国深感齐国的大恩,为救援赵国起到了关键的战术效果,但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不该被一句“围魏救赵”来轻描淡写。
要说孙膑残忍,那也有失偏颇。自古以来,哪一位王侯将相的成功不是伴随着尸骨累累?他的师傅是鬼谷子,他有很多师兄弟,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场对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