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要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今年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协同开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安全发展等方面重点合作事项落地,合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共同体。
上海如何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在青浦“蓝环”生态水系工程的金泽北横港河道,大批红嘴鸥在水面上翩舞觅食
科技创新 代表国家在国际舞台拿A+
创新,是长三角的底色。“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从0到1到10的全过程创新中,加强新质生产力的组织体系,形成头部企业引领和产业集群,进行突破性的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对此,市人大代表、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建议,聚焦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议加强“三省一市”关于促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以科创的新动能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共育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科创生态。”
G60科创云廊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看来,高校应当承担起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责任,要在科技创新的联动先导上发挥上海高校的优势,特别是创新和国际联动的优势。“申城高校要与长三角区域里的兄弟大学互通有无,形成更高层面的有组织科研。在海聚全球英才后,上海要在国际人才与长三角创新资源间‘搭桥’,让人才通过上海这一窗口,在长三角找到更大的创新舞台。”
王宏舟代表表示,高校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能仅“抱团取暖”,更要在联动之后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国际创新,吸引国际人才,“大学不能只想着在国内学科评比中拿A+,应该面向世界前沿,致力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代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拿A+。”
产业项目 示范区成投资热土发展高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今年也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五周年。地处示范区核心区域,市人大代表、金泽镇党委书记方志坚对于一体化感受颇深。
“身处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最前沿,我见证了示范区生机勃勃的发展形势,切身感受到了国家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力度与决心。”方志坚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示范区”是高频词,这让长三角示范区成为投资热土和发展高地。“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今年6月将正式交付使用,将聚焦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领域,打造华为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并将导入3万—4万名研发人才,约占华为全球员工的8.3%,同时将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相关科技企业、高校入驻。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已落地生根,复旦大学国际融合创新学院也将奔赴而来,预计师生规模达18000人。”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
“根据调研,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启用后,教育医疗、商业商贸将会存在较大的缺口。”方志坚代表直言,加快相关配套十分必要,教育方面建议增加学位供给,在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附近引进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并优化学籍管理,研究专项支持政策;商贸方面,目前周边商业体量较小、商贸类型单一,周边酒店还存在空白,无法满足商务、会务需求,加快配套也是当务之急。“建议能结合金泽镇闲置央企、市属国企土地资源的盘活利用,植入高端公服设施。”
文化品牌 发挥上海“文化码头”龙头作用
长三角区域地缘相近、人文相亲,长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加强文化的联动和交流也是焦点话题。市政协常委、文体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陈海波建议,长三角文化认同与融合发展要有“同心圆”大格局,应加强文化发展战略协同、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文化市场无缝对接,从“品牌”“平台”和“窗口”三方面深入推进共建与共享,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联结和高质量发展。其中,上海要充分发挥“文化码头”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树立起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加强政策协同和市场联动。
通过在四届长三角文博会的调研和参与,陈海波委员发现,依托综合经济优势和良好的区位条件,长三角文化文创产业正呈现澎湃活力和鲜明优势,建议以长三角文博会为牵引共同打造国际性文化活动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凝聚长三角文艺创作的成果和力量,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协同联动,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进一步有效推动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交流联动。
2023长三角文博会上,江苏展区推出“大运河元宇宙空间”
陈海波委员建议推进“一个窗口”共建共享,如建设文化展示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长三角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这个窗口可以是一个实体展馆,也可以是一个在线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各地文化提供展示和交流的窗口,创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通过共同培育城市新型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品牌矩阵,构建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文化对话、合作与竞争。”
公共服务 示范区勾画民生福祉“同心圆”
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勾画民生福祉“同心圆”也备受关注。
“在长三角示范区,跨行政区就医越来越便利了。”在市人大代表徐瑞芳看来,三省一市持续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医疗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青浦区会同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两地通过区域医疗行业治理以及服务模式创新,借助创新数字化技术,对内赋能青浦数字健康城区智慧医疗模式,对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整合,积极打造示范区智慧医疗服务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去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也就是市民熟悉的‘红房子’医院在青浦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启动了新院区,探索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妇产科联盟,着力提升高频民生事项‘跨省通办’水平和妇产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为一体化示范区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妇幼医疗服务,打造辐射长三角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标杆。”
航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全力推进外电入沪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对此,市政协委员李桂生分析,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龙头,上海的电力需求长期处在高位,对市外来电十分依赖,“双碳”进程中,上海电力保供与低碳转型交互影响,电力供应格局加速演变,考虑极端情况发生概率增加,电力供需相关问题可能更加突出,需要提前关注和谋划。“为保障电力有序供应,增加能源保障裕度,本市在落实电源接入、皖电东送、西南水电、电力交易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措施的同时,还需要紧紧依靠区域互济,从海上风电和抽水蓄能两个方面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