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石家庄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立芳)10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赵县经济开发区的石家庄市普力制药有限公司分析实验室,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飞速运转,计算机工作台前研发人员正在神情专注地整理着实时传输的实验数据。
“我们的主要原料药产品有西咪替丁(A型/AB型)、盐酸二甲双胍等,其中西咪替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8%,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普力制药总经理秦晓辉告诉记者,今年,西咪替丁原料药获得2件发明专利,专利工艺路线与原研路线相比较,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质量好,能够生成符合各国药典并满足国内一致性评价要求。
原料药企业利用原料成本优势开发制剂产品,并加速技术升级降低成本,优势明显。
秦晓辉说,作为一家传统的化学原料药企业,普力制药持续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逐渐由单一的化工、医药中间体开始向“特色原料药+高端制剂”产业链条的扩链和延链探索,不断强化自主研发,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在新领域实现新突破。
走进普力制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基因毒检测,检测出不同原辅料基因毒的限度差异,从而筛选出药效最好的原辅料。
“目前,公司正在对慢病用‘降糖和降压’进行研究开发,其开发模式‘原料药+制剂’,已向国家申报新药3个,还有10余个正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普力制药副总经理刘胜昔骄傲地说,他们计划每月向国家提交申报1个新产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新动力。
研发是药企的未来。近年来,普力制药累计研发投入1.2亿元,达到销售额占比的10%以上,2023年达到了15.6%,通过对已有的主导产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向“新”求“市”。
与此同时,当前,智能制造正与医药工业深度融合。在普力制药制剂车间的三楼,一体化的包装联动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地运行。
公司制造生产副总经理杨旭翠介绍,这套生产线配备了全自动制粒机、混合机、压片机、胶囊机、铝塑+外包自动一体化联动生产线、药品追溯赋码生产线,实现包装从“内包”到“外包”流水线一条龙的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减少了包药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既便捷,又高效,年产能达到片剂20亿片和胶囊5亿粒。
“目前,赵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原料药、中间体为基础,成品药、制剂、现代中药为主体,药用包装、医疗器械为补充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坚持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引导普力制药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赵县相关负责人说。
生物医药产业是赵县重点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赵县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立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来培育打造,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功创建了“省级化工园区”“省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两个平台。一批像石家庄市普力制药有限公司这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在赵县这片沃土拔节生长,全县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势头。
下一篇:引进IDS智能干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