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了维持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屡兴大狱,滥杀功臣,以至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内无出谋划策之良臣,外无能征惯战之骁将。同时,太祖封王建藩,以屏帝室,造成尾大不掉之势。
对功臣宿将渐起杀心
朱元璋即位之后,一方面,他希望“代天理物,威炳自操。”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他觉得,诸开国元勋是他的绊脚石。朱元璋戎马一生,深知军队的重要性,十分害怕武将发生叛乱。所以洪武五年的铁榜用法律形式规定:“凡内外各指挥、千户、百户、镇扰并总旗、小旗等,不得私受公侯金帛、衣服、钱物;内外各卫官军,非当出征时,不得辄于公候门首侍立听候,公候等官,非奉特旨,不得私役官军”。
另一方面,他以“游丐起事”,“出身淮右布衣”。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明祖则起事虽早,而天下大定则年已六十余”。朱元璋知道,他本人是创业之主,凭他几十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经验,驾驭功臣不成什么问题。可一旦“百年”之后。他那些“生长深宫,惟见富贵,习于奢修”的子孙怎能控制住那些功臣宿将。
借胡、郭案尽除军中骁将
此外,明初功臣集团自身行为也有失检点,或“强占官民山场、湖泊、茶园、芦荡及金银铜场、铁治”,或“倚恃权豪,欺压良善,虚钱实契,侵夺人田地房屋”。为此,朱元璋决定效仿汉高祖刘邦“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故事,准备向昔日那些开国元勋们开刀了。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丞相胡惟庸以“擅权枉法”之罪被杀,朱元璋借此株连,连续十年屡兴大狱。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整个胡案合计杀了3万多人。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官员告大将蓝玉谋反,说他伙同景川侯曹震等公侯图谋不轨,结果,蓝玉被杀,“坐党夷灭者凡万五千余人”。此案使得军中骁将差不多被杀了个干净。
此后,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宋国公冯胜相继被杀,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由于“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为了对抗依然军力雄厚的北方故元势力,朱元璋不得不分封自己的儿子驻守边关、分掌军权,自此边塞军权逐渐转移到了诸藩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