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七十一回提到了贾母要举办八十大寿之宴,难得当时贾政刚好在家休息,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安排和应酬贾母生辰这件大事。
“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
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是八十大寿这等喜事?自然是应该热热闹闹去大办特办的。
就算是普通人家,儿孙们也会给祖父母大大地办一场寿宴,这是晚辈的孝心。不过对于富贵之家,重大的宴会还会有着更深刻的社交意义。
要保持贾府外面的架子不倒,贾母的这场寿宴就是绝好的机会,它可以彰显贾府跟皇权的关系,彰显国公府依然屹立不倒的贵族身份。
对于这场寿宴,贾府准备的方案也算极其详尽了。
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
二十八日请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初一日是贾赦的家宴,初二日是贾政,初三日是贾珍贾琏,初四日是贾府中合族长幼大小共凑的家宴。初五日是赖大林之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凑一日。
看看时间安排,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寿宴流程排了前后整整八天。
而且怕来人太多,排布不开,还要“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
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
至少七月上旬至寿宴之前,情况还是好的,一切都很正常,送礼者络绎不绝。
不过送礼是一回事,人到又是一回事。这么重大的社交场合,只是礼到还不够,人更要到场,一是人多热闹,一是人多势众。
宁荣两府能维持架子不倒,史老太君的诰命身份是最后的依仗。
只是,这些人的礼物提前到了,则有一个隐忧:人可能不来了。
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俱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后,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大家谦逊半日,方才入席。
现实果然很惨淡,预期的皇亲王公之人到来的寥寥无几。“只有”“并几个”“并几位”,这些字眼看着就冷落冷清,这跟热闹都沾不上边啊。
原先计划的,“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这几处大地方,这些退居都白收拾了,根本没用上。
回想一下当初秦可卿的葬礼,都来了哪些人。
接着,便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刚迎入上房,又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祭礼摆在灵前。少时,三人下轿,贾政等忙接上大厅。如此亲朋你来我去,也不能胜数。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秦可卿的葬礼办了四十九日,这四十九天里面,一直是人来人往,杂沓纷至。
虽然是丧事,却是何等的热闹。
而到了出殡那一日,更是煊煊赫赫,鼎盛的纷纷扬扬,四王八公齐到: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
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馀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秦可卿只是贾府孙媳妇的辈分,但她的丧事办得轰轰烈烈。
后来还着重描写了北静王和宝玉相见的名场面。北静王赞叹宝玉“如宝似玉”“雏凤清于老凤声”,还送了宝玉一串鹡鸰香念珠。
秦可卿葬礼上这些威名赫赫的人物,也都是贾母寿宴上邀请的人物,都是七月二十八日准备招待的对象,但是几乎都没到场。
“四王八公”只来了北静王、南安郡王,但是南安太妃其实是来选人的,她相看了探春之后便离开了。
“南安太妃便告辞,说身上不快”,“接着北静王妃略坐一坐也就告辞了。馀者也有终席的,也有不终席的”。
这场宴会真的惨淡到让人心酸。
“贾母劳乏了一日,次日便不出来会人,一应都是邢夫人王夫人管待”。
因为次日更加不会有什么重要人物到场了,否则贾母再疲惫也是会出来接待的。这次宴会甚至连史侯家都没人到场,情何以堪啊。
第七十一回的主题明明是贾母的寿宴,但为什么这一回的标题却是“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因为贾母的寿宴冷落到没什么可写之事,只能转笔去写内部管理的混乱不堪了。
当年秦可卿的葬礼,王熙凤只是“借调”到宁国府,可管得那叫一个上下齐整,人人敬服。
而在贾母寿宴这个荣国府内部的项目中,王熙凤却管不动了。她不仅管不动,还面临了一场始料不及的“倒凤运动”。
尤氏在荣国府帮忙料理,但是居然一直没能吃上饭。因此尤氏就到处找吃的,路过大观园角门时,发现角门未关,无人看守,而且各色彩灯,有火灾隐患,她便提醒管家的婆子。但是那两个婆子根本不把宁国府那边的人放在眼里,也不听尤氏的吩咐。
尤氏随后到了怡红院,在两个姑子以及湘云宝琴的劝解之下,加上尤氏本是宁国府的,也不愿意在老太太寿宴期间生事,就把两个不懂事的婆子给放过去了。
不过袭人这时却非要展现自己的能耐,要找人惩罚那两个婆子,所以她把事情告知了周瑞家的:
袭人也忙笑拉出他去,说:“好妹子,你且出去歇歇,我打发人叫他们去。”
袭人笑道:“我请去。”
说话之间,袭人早又遣了一个丫头去到园门外找人,可巧遇见周瑞家的,这小丫头子就把这话告诉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自然汇报给凤姐了,两个婆子既然得罪了宁府的主母尤氏,凤姐只好让人先将她们关押起来,打算后续再交由尤氏处理。
贾母八旬的寿诞之庆,本是大喜事,哪知这些混乱的事情却在持续的扩大,后面邢夫人直接当众给王熙凤没脸:
邢夫人直至晚间散时,当着许多人陪笑和凤姐求情说:“我听见昨儿晚上二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论理我不该讨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家先倒折磨起老人家来了。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竟放了他们罢。”说毕,上车去了。
邢夫人自持身份,当着众人的面,指责王熙凤不顾老太太的好日子,滥用权力,折磨下人。
这一招导致王熙凤颜面扫地,权力也开始动摇。邢夫人和王熙凤这对婆媳的关系也更加不睦了。
事情还不止如此,寿宴期间,趁着众人忙碌,司棋和潘又安幽会于大观园之内,还被鸳鸯撞见了......
这种种细节表明,贾府内部的管理已经混乱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了。
寿宴的惨淡场面,管理的混乱场景,彻底惊动了贾母,贾府表面的宁静终于要被打破了。
接下来,贾母下令彻查喝酒聚赌,打架斗殴之事,查出来严惩不贷。
紧跟着,王夫人开始发动抄检大观园......
贾母的这一场寿宴,让她们看清了一些局面,这是警醒也是预示,她们又震惊又慌乱,但也无能为力了。
大厦将倾,又岂是一人之力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