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成长中,总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事,像尖刺一样让你久久不能忘怀。作为当今女子乒坛炙手可热,甚至有望成为大满贯球员的孙颖莎来说,她也有4根尖刺被深深地刺痛过,这就是东京、巴黎2届奥运会银牌,2021、2025全运会2个银牌!2028洛杉矶有可能是莎莎最后女单冲顶的机会,要想圆梦成功,拔掉尖刺,“暴力莎”必须要练成翻墙术!下面与大家来共同探讨:
“陈大墙”、“王大墙”大赛上展现出来的实力厚度,确实强于孙颖莎。
两届奥运会2枚女单银牌、两届全运会2个女单亚军,孙颖莎输给陈梦、王曼昱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她的前三板打不透“陈大墙”、“王大墙”!纵然,在巴黎周期孙颖莎对阵陈梦、王曼昱在交手纪录上都是处于上风,然而这些胜利包括在世乒赛、世界杯逆转王曼昱,关键球上的“大心脏”,莎莎的得分点主要是来自于前三板。这种“矛”与“盾”之争,一旦前三板刺不破对手,陷入相持球多板攻,莎莎跟陈梦、王曼昱相比是处于下风的。
全运会前,陈梦与邓亚萍一同参加访谈节目,邓亚萍在谈到陈梦时,就提到了一个字:厚!东京奥运会夺冠,彼时孙颖莎反手相持短板明显,仅靠正手进攻,很难打穿攻防兼备的陈梦;全运会争夺,莎莎没能打过2021年巅峰期的王曼昱,练了4年相持,2025全运会两人对决,莎莎在“王大墙”面前又败下阵来。打日本女队几位外协会选手,莎莎的前三板足够犀利,相持厚度也占优,可是打“陈大墙”、“王大墙”2届奥运会、2届全运会,她都收获了女单银牌。
前三板套路被摸透,陈梦、王曼昱有“三板斧”上同样可以给予致命一击。
纵然,“梦莎曼”实力伯仲之间,谁输谁赢很正常,可是如果不分析其中原因,那孙颖莎有可能追平王皓,3届奥运会蝉联单打亚军!既然相持厚度打不过“陈大墙”、“王大墙”,那莎莎的前三板为何不灵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孙颖莎在对阵陈梦、王曼昱取得连胜的情况下,人家也在研究你的破绽,在熟悉和破解你最常用的几个前三板发抢套路。巴黎奥运会,陈梦果断采取了“压反手,突变正手大角”的策略。
这一战术使得护台面积偏小的莎莎漏洞百出,莎莎扑向正手大角之后,她的杀手锏侧身正手进攻没有了,再回反手,又失位了。陈梦通过所谓的“梦马落点”成功地把孙颖莎由主导进攻型,打成了被动防守型。王曼昱在中国大满贯的反手发球,全运会上接发球暴拧正手大角,一些新的前三板技术,都让孙颖莎这个“解题大王”吃了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莎莎控制陈、王两人的策略,也被破解差不多了,人家也开始在前三板反制你了。
“暴力莎”转型“孙大墙”可能性不大,取经邓亚萍、马龙翻墙术为正解。
那么,孙颖莎是否要转为陈梦、王曼昱这种实力厚度型的选手呢?答案是:相持只能是去精进,而非特长!每一位球员都有自己擅长的技术,陈梦、王曼昱都是中远台相持能力特别强,如果让身高仅1米60左右的莎莎,退到中远台去打防守相持、反击,莎莎最犀利的前三板就没有了。况且,王曼昱的身高达到了1米76,她护台面积够用。让邓亚萍、伊藤美诚这种身高,即便练得再狠,她们退台打相持也不行,对莎莎也是一样的道理。
相持环节,只能说是提升、精进,你越打相持就越打到“陈大墙”、“王大墙”喜欢的路子上去了。马龙这么多年对阵实力厚实的樊振东,仍然可以压制,包括东京奥运会,对阵巅峰期的小胖,依然能够实现男单卫冕,龙队的前三板控制、套路太丰富,太精细了;邓亚萍也是少有的以正手体系为主的球员,当时的陈静、乔红也是“大墙”级别的选手,初代大魔王也是靠犀利的前三板、正手进攻实现奥运女单蝉联的。
孙颖莎整个巴黎周期以来,赢陈梦、王曼昱的前三板套路,现在被破解的差不多了。洛杉矶奥运女单冲冠,一方面仍要提升相持实力,另一方面最为重要的还是,她的前三板“翻墙术”还没有达到马龙、邓亚萍那种摧枯拉朽的地步。大家觉得孙颖莎要变成“孙大墙”,还是要像邓亚萍、马龙那样,保持正手体系,练成“翻墙术”?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阅读!
下一篇:小雪时节如何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