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高智商,但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听话懂事。
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既聪明又乖巧的孩子几乎是不存在的,真正聪明的孩子往往都很难带。
比如,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孩子难带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聪明的表现。”
美剧《小谢尔顿中》中的谢尔顿·库珀是一个智商高达187的天才,5岁开始就研究代数拓扑,9岁提出火箭逆向推进方案,11岁进入大学,14岁成为最年轻的斯蒂文奖得主,16岁获得博士学位……
但小谢尔顿从小就不善与人社交,尤其不喜欢与同龄人相处,因为他觉得同龄人话题幼稚。相反,他与老教授约翰相处的就非常愉快。
除了影视剧中,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天才,都跟小谢尔顿一样,不善与同龄人交往,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理查德·费曼,还有咱们国家的数学天才韦神韦东奕,童年时期都同样不爱与同龄孩子扎堆玩耍。
这类孩子与同龄人玩不到一起去,大人总觉得这类孩子比较孤僻、古怪,所以难带。
但却不知这类孩子之所以更愿意跟成人交往,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深度已经远超同龄人,只有在与心智更成熟的成年人交流时,才能获得思想上的共鸣与认知上的满足。
庄子所说的“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前几年带女儿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带娃的老人,听她们抱怨最多的就是自家孩子太能“捉”,不是在翻箱倒柜,就是在爬沙发蹦床,好不容易停下来不折腾了,又开始问这问那,小嘴叭叭叨叨个不停,脑子都被问大了。
带这类孩子,确实非常费心,因为你不是精神上受折磨,就是身体上受折磨,就怕一个不小心他们伤到自己。
可是这些老人却不知道,爱问、爱折腾恰是孩子大脑高速运转和强烈探索欲的外在表现。
比如,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让父母和老师非常头痛的孩子。
他对啥都好奇,永远在提问:
“为什么鱼不会被淹死?”
“为什么鸡会孵出小鸡?”
“风是从哪里来的?”
……
大人觉得爱提问的孩子很闹人,很费心,却不知孩子的每一次动手和提问,都是在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这种主动探索学习的效果远超被动灌输。
这类孩子如果家长配合得当,引导正确,孩子的智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开发,越来越聪明。
反之,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探索行为粗暴压制,或者对孩子的体温置之不理,则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使原本聪明的他变成平庸之辈。
一点小事就崩溃大哭、发脾气,事情必须按他的顺序来,否则就发脾气,还特害怕失败,玻璃心。
提起这类孩子,父母是一百个头痛,认为他们不仅难带,还特矫情,长大了也大概率上是个没出息的人。
却不知,这种脾气大敏感的孩子有很多都是高智商的天才。
比如,智商230的陶哲轩,遇到解不出的难题,不仅不会耐心钻研,反而经常独自生闷气,甚至把火撒在弟弟身上。
还有科技天才马斯克,更是出了名的坏脾气,他的传记记者甚至描述他的情绪“时明时暗,偶尔陷入周围人所说的恶魔模式。”
高智商天才之所以对批评、矛盾、或者他人情绪反应强烈,不是因为智商高情商低,性格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拥有远超普通孩子的感知力和思维逻辑性 , 敏感的神经能捕捉到细节里的不顺畅,清晰的逻辑感让他们对 “秩序被打破” 难以接受。
所以,如果你家有个脾气大,且对任何事都很敏感的孩子,不要着急批评定义他,不妨给孩子更多宽容和时间,理解他情绪背后的需求,用耐心引导他学会表达情绪、接纳不完美,让这份与生俱来的敏锐和逻辑力,成为他认识世界、突破自我的独特优势。
以上三个特征你家孩子有几个?
你认为这些特征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吗?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供其他家长参考学习。
文章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