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苏联红海军,是当年地球上唯一能跟美国航母编队叫板的力量,浩浩荡荡,巅峰时期拥有着功能各异的9艘航母/载机巡洋舰,威风凛凛。1991年庞大的苏联解体后,俄继承了70%家底。
然而,俄罗斯海军在役的航母就只剩下“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这么一根独苗,还老是问题不断。这不免让人好奇:曾经那支庞大的航母舰队,其他8艘都去哪儿了?
苏联的“航母”和美国的有点不一样,他们更倾向于叫“重型载机巡洋舰”,既能带飞机,自己火力也猛。这9艘船,大致分三类:4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4艘“基辅”级中型航母,以及1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它的姊妹舰是“瓦良格”号)。
苏联一解体,这支舰队瞬间分崩离析。它们的去向,主要分成了这么几条路:
第一条路,也是最常见的——提前退役,拆解变废铁。 这是大多数苏联遗产的最终归宿。比如最早的2艘“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年纪大了,功能也落后,很快就进了拆船厂。
而4艘“基辅”级中的三号舰“新罗西斯克”号,在苏联解体后分给了俄罗斯,但当时俄罗斯经济太差,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吞金巨兽,加上它本身状态不佳,最终在1993年就黯然退役,被韩国一家公司当废铁买走拆解了。这些钢铁巨兽,就这样化为了废铜烂铁,令人唏嘘。
第二条路,就是被转卖给其他国家,发挥余热。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来到了中国。
“基辅”级的前两艘——“基辅”号和“明斯克”号,它们在90年代初退役后,都先后被中国公司购入,走上了商业化道路。“基辅”号先是在天津落户,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观光、娱乐于一体的航母主题公园。
而“明斯克”号的经历更曲折一些,它先是在深圳大鹏湾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后来还搬迁到了江苏南通,继续它的“文旅生涯”。
而最传奇的,莫过于“瓦良格”号。苏联解体时,它还在乌克兰的船台上,只完工了大约68%。分家产时,这艘空壳子归了乌克兰。乌克兰自己既没财力也没需求去续建,于是决定把它卖掉。
经过一番堪称惊心动魄的国际竞标和漫长谈判,徐增平以商业用途的名义,于1999年将其买下。随后,便是那场世人皆知、历时数年的艰难归国航程。
这艘看似破烂的空壳子被拖到大连后,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最终,它涅槃重生,成为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第三条路,就是意外损失。 “基辅”级的四号舰“巴库”号(后改名“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它在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但1994年因锅炉舱发生严重爆炸事故,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后来俄罗斯无力修复,干脆就把它卖给了印度。经过俄罗斯的大规模改装,它变成了印度海军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可以说,俄罗斯守着唯一一艘“库兹涅佐夫”号,除了经济困难,也是因为那份曾经辉煌的航母家业,早已在时代洪流中,以各种方式消散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