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说说
日前,百度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其中,百度首次对外披露了AI业务细分收入——单季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成为财报中亮眼的增长引擎。
细分数据更显含金量:AI云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33%;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28亿元,同比激增262%;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以订阅制模式筑牢营收基本盘。
而这组数据的披露,绝非偶然。在AI产业从技术爆发期迈入商业兑现期的关键节点,百度选择用清晰的财务数据证明:AI切实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动力。当行业多数企业仍在探索AI的应用场景时,百度已完成让AI成为增长源头的战略跨越。
从另一个角度看,财报背后是百度多年坚持AI战略的厚积薄发。从早期的深度学习框架布局,到如今全栈技术生态的成型,百度用一份实打实的成绩单,向市场宣告AI新故事的全面落地。这份财报不仅是对过去投入的阶段性回报,更预示着百度已开启以AI为核心的全新增长周期。
AI带来全面蜕变
百度最新财报的核心突破,在于AI业务完成了从增长亮点到营收支柱的身份转变。
在在线营销等传统核心业务同比下降18%的压力下,AI业务以超50%的增速扛起增长大旗,不仅成功对冲了传统业务的下滑压力,更推动百度的收入结构实现了脱胎换骨的重构。这种蜕变的本质,是百度将AI从外部辅助工具转变为业务核心的战略成功,并体现在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爆发中。
以AI云业务为例,其作为企业服务的核心载体,延续了稳健增长态势,第三季度收入达42亿元,同比增长33%。更值得关注的是,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28%,成为拉动AI云增长的核心动力。
这一数据背后,是百度智能云在企业级市场的深度渗透。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已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冠军,市场份额达24.6%。
而在2025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在大模型招投标市场实现“中标数量”与“中标金额”双第一。依托深厚的产业实践能力,百度智能云已成为65%央企、80%系统重要性银行、TOP10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最多重点具身智能企业的首选AI云服务商。
从实力本身看,百度千帆大模型平台全面升级Agent Infra能力,为企业提供从模型训练到智能体开发的全流程支持,显著提升了企业AI原生应用的开发效率。这种“平台+解决方案”的模式,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AI应用板块,则以26亿元收入展现了订阅制模式的强大韧性。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联合推出的GenFlow通用AI智能体工具平台,已迭代至第三代,活跃用户超2000万,成为“全球最大通用智能体”,百度网盘的AI功能月活用户已突破8000万。这些产品通过AI技术重构核心体验,让用户愿意为效率提升付费,高粘性的订阅模式为百度创造了可持续的高质量收入。
AI原生营销服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本次财报的最大惊喜之一。262%的同比增速、28亿元的收入规模,证明AI已彻底重构百度的商业化逻辑——从优化广告投放升级为创造营销新场景。从实际成效看,专为直播带货设计的“慧播星”数字人,在2025年双11期间带动GMV同比增长91%,开播直播间数增长119%,83%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服务,不仅提升了转化率,更降低了开播成本。
面向商家的“商家智能体”,展现出垂直场景的价值,成为在线营销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而百度搜索的AI重构成效显著,截至10月,70%的移动搜索结果页包含AI生成内容,AI搜索月活跃用户达3.82亿,季度环比增长18.63%,用技术升级重新巩固了流量基本盘。
自动驾驶业务的规模化落地,则为AI增长增添了新维度。第三季度萝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增长212%,较二季度148%的增速持续加速。其截至11月累计服务次数超1700万次,覆盖全球22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
更关键的是,萝卜快跑构建了可持续的商业闭环:全无人驾驶平均每行驶1014万公里才出现一次气囊弹出事故,安全水平远超人类驾驶员和谷歌Waymo;第六代无人车成本控制在20.46万元,具备大规模普及的基础。其“技术平台+本地运营巨头”的合作模式,已进入瑞士市场并与Uber、Lyft达成合作,全球化布局提速明显。
全栈能力构筑护城河
百度AI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是长期战略定力与全栈技术布局的必然回报。
支撑单季度100亿收入规模的,是百度构建的从芯片到应用的垂直整合AI生态。这一全球罕见的完整技术栈,不仅是AI业务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更构筑了难以复制的竞争护城河,为未来的良性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度的全栈AI布局呈现清晰的四层架构:底层是昆仑芯系列AI芯片,中间层是飞桨深度学习框架与文心大模型,上层是千帆MaaS平台,顶端是AI云、智能应用、自动驾驶等场景化落地产品。
这种垂直整合的核心优势,在于形成了高效的技术反馈循环:底层芯片的算力优化直接提升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效率,大模型能力的迭代通过上层应用精准触达用户需求,而应用场景积累的海量数据又反哺模型优化,形成“算力-模型-数据-应用”的正向循环,让AI能力实现持续快速迭代。
比如,芯片作为AI的“算力底座”,百度已实现关键突破。昆仑芯已累计完成数万卡部署,成功中标中国移动十亿级集采项目,服务于招商银行、国家电网、北京大学等众多政企客户,在国产AI芯片中处于顶尖水平。
此外,模型层的领先地位,是百度AI的核心竞争力。最新发布的文心大模型5.0,采用原生全模态统一建模技术,在理解、生成、规划等能力上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与传统多模态模型不同,文心5.0从训练之初就整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类数据,实现了更高的一体化协同效率,为上层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百度AI的长期增长底气,还源于管理层罕见的战略定力。在AI产业尚未明确商业化路径的多年前,百度就坚定布局底层技术,即便面临短期盈利压力,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此次财报的业绩说明会上,百度明确表示将继续维持高强度的长期投入,这种坚持让AI在其业务生态中形成了强大的闭环效应——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升级,产品升级带来用户增长与数据积累,数据积累反哺技术优化,不断加深竞争护城河。
展望未来,百度AI的增长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AI云在企业级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高性能计算与大模型服务成为增长双引擎;
二是AI原生营销服务从电商、教育等场景向更多行业延伸,数字人与智能体的商业化边界持续拓宽;
三是自动驾驶从规模化运营向盈利闭环迈进,成为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柱。
依托全栈技术优势与清晰的商业化路径,百度AI不仅已完成从概念到收入的跨越,更将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持续掌握战略主动权。
对此,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强调,“第三季度,我们全方位展示了AI为业务带来的变革性价值。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我们的AI产品和解决方案,AI云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萝卜快跑全无人运营规模加速扩大,全球化脚步加快,已进入瑞士市场,同时保持了行业领先的安全标准;在移动生态中,智能体和数字人等AI原生商业化产品带来快速的收入增长,显示出强大的长期潜力。”
写在最后:
百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本质上是一份AI战略的阶段性答卷。100亿元的收入规模、近40%的核心营收占比、多点开花的业务布局,共同证明了百度“AI为先”战略的正确性与前瞻性。
在互联网行业普遍面临增长压力的当下,百度通过将AI成功实现了收入结构的蜕变,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增长道路。尤其是百度的全栈布局与长期投入,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当AI产业进入商业兑现的深水区,百度已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