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简称“高交会”)正在深圳举办。
其中,
不乏成都高新区企业、产品的身影,
它们中既有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企业,
也涉及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
未来产业领域。
这些产品有哪些亮点?
企业又有哪些动作?
一起在会场找寻答案。
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自1999年创办以来,高交会汇聚了世界尖端科技、高新技术成果,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强大助推器,更是全球前沿技术演进的重要风向标。
本届大会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设置国之重器重大装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22个专业展区,吸引了近5000家企业参展。
有哪些展品?
量子灯泡+AI体测魔镜,新技术贴近新生活
走进成都高新区首创科技成果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新技术、新成果琳琅满目,新产业、新生态引人驻足。
成都高新区首创科技成果展
在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孵化企业天府芯穹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展台,一款芯片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它就是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氮化镓材料的量子光源。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是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够为量子信息网络整个系统提供信息源泉。”研究中心运营支撑部工作人员说,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材料、器件设计和片上集成方面实现国产化突破,不仅填补了高性能量子光源在国内产业链的关键空白,还为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器件,将推动量子互联网的应用落地。“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量子灯泡’点亮更多量子房间。”
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一旁的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展台上,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同样吸引了不少人驻足。研究院孵化企业成都精创浩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文韬说,这台系统采用聚冷固化无支撑架打印技术,效率超过传统3D打印的30倍。
除了在技术层面实现“新突破”,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同样引人注目。
经成都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中试的产品“AI体测魔镜”,只需要直视屏幕30秒,就能生成一张健康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心率、心脏负荷、皮肤年龄、腰围身高比、高血压风险在内的25种健康指标。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展台前,智能导览服务机器人“小芯”正在和前来观展的市民“交流”,可以完成文旅导览、科研教育、企业接待等服务。
此次展会集中展示了来自区内22家战略平台、中试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及科创企业的50项硬核成果转化产品。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在高交会的路演活动——2025“科菁荟”(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科技交流活动上,推介了中韩创新创业园,介绍了成都高新区国际合作、资本招商及创业环境方面的特色优势。
企业都在忙啥
忙着找“合作伙伴”,将展品加速变商品
高交会不仅聚焦“高技术”,还关注“促交易”“促合作”。展会期间,超过200余场活动将密集展开,包括首发路演、采购对接、奖项评选等,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机会难得。”虽然是第一次来参会,吴文韬做足了功课。他不仅关注芯片、传感器等上下游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还将重点拜访人工智能、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等创新企业。
一天交流下来,吴文韬发现,与垂直领域展会侧重技术交流与商贸配对不同,高交会更看重多领域前沿科技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对接,也将为企业打开更多发展新思路。“比如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建模,再结合3D打印技术,不仅提升效率,应用范围也更广泛。”
在展会中寻找“合作伙伴”,天府芯穹科技同样目标明确:一类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另一类是金融、政务、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前者可以推进芯片规模化生产和终端集成,后者则可以让产品在更多场景中用起来。
一些企业也在展会中寻找新机遇。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无人车配送,但企业销售总监李希成却留了多家低空经济企业联系方式,他说,希望通过和这些企业合作,打造“空中+地面”结合的配送模式。
高交会已经连续举办了26届,已经从最初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成果“出海”码头,变成连接海内外市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的港口。
据了解,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俄罗斯、英国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还设立国际投资洽谈区和国际采购商对接区,邀请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集团、红杉资本等国际知名投融资机构来到现场。
这也给了成都高新区企业出海更多的底气。“希望通过高交会,让更多展品变为商品。”吴文韬说,企业原本就有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计划,这次参会将有助于计划早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