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尤其是主食(米面等),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血糖是身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而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像一把“钥匙”,能命令身体细胞打开大门,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利用,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
糖尿病的问题核心就出在胰岛素上,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胰岛素不足:身体无法生产足够的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身体能生产胰岛素,但细胞对它的指令不敏感,导致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吸收。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血糖堆积在血液里,造成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这就是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会损害全身的血管和神经,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失明、肾衰竭、足部坏疽等严重并发症。
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
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范畴,核心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肺、胃、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此病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有关,导致体内津液耗伤。治疗上并非单一降糖,而是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活血化瘀等方法,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常采用中药、中医理疗、饮食运动及情志调节等综合疗法,旨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防治糖尿病 记住六件事
1.会吃:讲究均衡营养,主食定量并增加粗粮比例,多吃蔬菜,适量吃肉,严格限制甜食、含糖饮料和高油脂食物。
2.勤动:保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控体重:将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4以下,避免肥胖。减重是改善血糖、血压和血脂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4.常监测: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等关键指标。患者需遵医嘱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遵医嘱:若需药物治疗,务必按时按量服药或使用胰岛素,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并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
6.好心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避免长期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这对平稳血糖至关重要。
转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健康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