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赚钱如针挑土,花钱如水推沙。”
总有人,辛辛苦苦赚来三五十万,却在几天之内,轻松弄丢。或规模投资,或轻信他人,或大手笔购买。
也有人非常保守,钱是靠一分一厘抠出来的,后来也不怎么花钱,不考虑做大做强,因此日子过得很稳定,但也不会持续致富。
有没有一个折中的方法,让钱稳得住,又能够稳中变多呢?肯定是有的。
很多人,一辈子只能“大富一次”。
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抓住了一个风口,就赚了十几二十年的钱,或者更多。
因此他信心满满地去抓更大的风口,下一个风口,结果把自己卷入风波,进退两难。
投资家查理·芒格说:“人不要天天琢磨怎么暴富,只需要富一次,剩下的活儿,就是别把钱作没。”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就是“大富一次”,那就好办了。
你回头想一想,自己这一次得到了三五十万,是什么缘故?是凭本事,还是运气?
我姨夫村里的一个人,靠城镇拆迁,得到了一笔钱。这还是在两千零几年的时候。
他立马就盖了一栋四层楼。还有两个小门面。
看到村里的土地被开发,他就买了挖机,准备承包工程。
因为位置相对偏,门面租不出去;自己也没有专业的团队,连开挖机都不会,就承包不到工程。
三五下就把钱花光了,接下来,也没有心思种地了,打工也不想去,家庭就陷入了穷困。
还有我认识的一个同学,靠做木材生意,赚了不少钱。我家在湘南的罗霄山脉,到处是森林。
同学迅速办起了超市。
隔行如隔山,几个月之后,同学就陷入困境。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材生意也不好做了。
太多的人,老想“我能够富几次”,可以利用“复利定律”,把之前的发展模式,复制很多次。但结局不如愿。
1.时代在迅速发展,曾经的经验不一定管用。昨天的行情,到今天一大早,就可以大变样。
2.行业之间有壁垒,不是你砸钱,就可以打破壁垒的。
想要大富几次,大概率会把自己的老本弄丢。
想要持续致富,更要“适可而止”。
芒格说过一句话:“避免愚蠢比追求智慧更重要。”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上这句话:你不瞎折腾,做愚蠢的事情,你就已经是聪明人了。
管好手里现有的东西,比盲目追求手里没有的东西,更重要。
大富一次之后,就及时按下停止按钮,这不是躺下不动,而是放慢脚步,小作调整,再出发。
具体怎么适可而止呢?
答案就是,打造“暴富免疫系统”,避免成为他人的提线木偶。
1.德财匹配。
有个词语,叫“厚德载物”。
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财富的多少,是要匹配的。如果得到不义之财,那还是一个大麻烦。
任何一种赚钱模式,都要得到一群人的支持,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德”。
德的表现就是,“惠及他人”。你非常自私,贪婪,那你就会被周围的人仇恨,甚至引发攻击。你若是和大家一起分享利益,那大家就推举你为带头人,让你持续发财。
用很多的时间去修德,再慢慢去运作你的下一次致富。
2.圈子匹配。
芒格在股东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蠢的事,就是一群认知贫瘠的人,用最勤奋的姿态,做着最无效的折腾。”
在低层次的圈子里,你要干大事,还没有开始,就有几个人泼冷水。也有人故意算计你,就不让你做好。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变得孤立无援,还处处被人陷害。
聪明的人,在有钱之后,第一时间,就换一个圈子。这不是你清高,而是你摆脱底层的牵引力。
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再去学习周围人的做法,然后开始下一步。
3.认知匹配。
人没有办法赚到认知之外的钱。
你曾经赚了三五十万,那你的认知就是“三五十万”。你要一百万,就要继续提升自己。
就像管理一个团队,一开始是五六个人。后来是五六十个人,怎么能够用一样的方法呢?人少,可以用人情,人多必须用规则。
多去读几本书,调查几个行业,了解社会的大人物在干嘛。再考虑要不要下一步。
驾驭不下的事情,算了。别迷信自己有超能力。
4.时代匹配。
可以说,社会在五年里,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
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你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那就别轻举妄动。以前你在时代的前面,但现在不是。
那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农村开拖拉机就能致富的人,到今天应该怎么办?你想一想。
5.健康匹配。
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归零。
如果你做了投资,把自己变成一个加班熬夜的人,那大可不必了。你这是被钱逼着走。
越是有钱,越要注重健康。腾出时间锻炼,定期做体检等。不仅你要健康,你的家人也要健康。
单纯是一日三餐,穿衣等,是不容易返贫的。盲目作做大做强才会。
也不是鼓励大家,有了三五十万,啥都不干了,就去打工,或者回老家种地。
而是提醒大家,一定要稳中求进,不要赌运气。
好运气,大概率是“厚积薄发”,是知识、人脉等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财富忽然爆发了一次。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都是对的,就看你怎么选择。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