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珂 通讯员 李舸)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办的“2025年IPv6地址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上传来喜讯,由长沙大数据中心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申报的《长沙市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升级方案》,从全国近160个参选案例中强势突围,成功入选“2025年IPv6地址应用典型案例”名单。这一国家级荣誉,标志着长沙在政务网络IPv6深度部署与创新应用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权威评选“赛马”,长沙方案凭何“出圈”?
作为我国IPv6规模部署的关键推动力量,此次活动聚焦“应用实效、技术创新、实现水平、社会效益”四大核心维度,旨在挖掘兼具前瞻性与落地性的标杆案例,为全行业提供可复制的“IPv6+”转型样本。长沙方案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正因其精准破解了政务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核心痛点。
从“单栈”到“双栈”,政务网络驶入“超宽高速路”
长沙市电子政务外网是支撑全市政务运行的“数字神经”——它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串联骨干传输网、纵向广域网、横向城域网及安全防护体系,日均承载数十万次政务服务请求。然而,随着物联网终端激增、工业互联网加速布局,传统IPv4地址枯竭、网络扩展性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
此次改造以“IPv6双栈升级”为核心,对互联网区与电子政务外网区的业务系统进行全栈适配,不仅保留了对现有IPv4服务的兼容,更全面激活IPv6海量地址空间,同步构建起支持“云-边-端”协同的新一代双栈数据中心。通俗来说,这相当于为长沙政务网络换上了“超宽高速车道”:既能保障现有服务稳定运行,又能无缝对接未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场景的海量连接需求,为数字政府2.0建设铺设了坚实的底层底座。
从“能用”到“好用”,释放多重价值
目前,该方案正在长沙政务、科研等领域加快落地,预计依托IPv6的灵活扩展能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响应速度将提升30%,基层部门接入政务网的效率将实现翻倍;特别是在应急指挥等场景中,IPv6低延迟、高可靠的特性预计将支撑千万级终端的实时数据交互,成为城市韧性治理的“隐形引擎”。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政务网络服务模式的革新。”长沙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不仅为长沙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管、可控、可扩展”的网络支撑,更探索出一条“存量兼容、增量创新”的政务IPv6演进路径,可为同类城市提供参考。
从“试点探索”到“全国示范”,长沙电子政务外网的IPv6进阶之路,正是我国数字经济底座持续夯实的一个缩影。未来,长沙将持续深化IPv6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以“数字底座”之强,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