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家出手整治!网络烂梗正让语言环境退化,很多家长还没重视起来
创始人
2025-10-31 17:40:42
0

在数字时代,网络语言已深度融入大众生活,尤其对青少年群体影响显著。

666包的包的赢麻了等网络热梗,凭借传播便捷、表达直接的特点,成为不少孩子日常交流的常用语。

然而,这类快餐式语言的泛滥,正悄然对青少年的语言系统构建与创造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引发了教育者、家长对网络语言环境与青少年成长关系的广泛关注。

网络热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流行,正在多个维度削弱其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从日常交流场景来看,当孩子需要表达开心情绪时,多数人第一反应是乐麻了绝绝子,不是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等兼具情感层次与文化内涵的词汇。

描述他人优秀时,666大佬成为标配,却鲜少使用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等成语。

这种单一化的表达习惯,会逐渐让孩子丧失对语言细节的感知力,难以精准传递复杂情绪与观点。

从语言学习的基础环节来看,网络热梗的过度使用正在瓦解青少年对规范语言体系的认知。

有教师反馈,在语文课堂上,当讲解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这类地理术语时,部分学生因联想到网络上的低俗引申义而哄堂大笑,显示出网络语言对规范知识学习的干扰。

在作文写作中,六年级学生的文章里频繁出现下头躺平等热梗,语言缺乏逻辑与文采,甚至出现语法错误,反映出热梗使用已影响到正式语言的运用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孩子对成语、诗词、歇后语的掌握程度大幅下降,除了无法主动运用。

还可能在听到画蛇添足芝麻开花节节高等常见表达时,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导致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

除了语言能力,网络热梗及背后的不良内容,还在潜移默化中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与行为认知,尤其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与同理心方面。

某教师分享的校园案例显示,部分孩子在攻击同学时会使用唐人一词,该词的恶意引申义与唐氏综合症相关。

用疾病名称作为侮辱性词汇,这种缺乏同理心的行为,并非源于家庭或学校教育,而是从网络环境中习得。

此类现象表明,网络上未经筛选的不良内容,正在让尚未建立成熟价值观的孩子,逐渐丧失对他人的尊重与对生命的敬畏。

在行为认知层面,网络环境还催生了青少年的超前化倾向,模糊了孩童与成人的界限。

在婚恋观上,与过去放学同行、指尖触碰便心生欢喜的单纯情愫不同,如今部分孩子将早恋视为潮流,甚至对恋爱对象的性别没有明确认知,这种观念与网络上过度暴露的情感内容、婚恋话题密切相关。

在审美与行为上,不少低龄儿童穿着露脐装、超短裙,使用成人化特效拍摄照片,认为这是时尚,却忽略了与年龄相符的着装与行为规范。

这种早熟并非真正的成长,是网络环境中成人化内容对儿童认知的误导,可能导致孩子无法建立符合年龄阶段的自我认知与行为边界。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本质上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网络生态的复杂性相关,也与青少年自身的认知特点、家庭与学校的引导方式有关。

从网络生态来看,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碎片化特点,大量热梗与不良内容无需经过严格审核便能快速扩散,青少年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被动接受并模仿这些内容。

同时,网络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会根据用户偏好持续推送同类内容,导致孩子陷入信息茧房,接触到的规范语言与正向内容越来越少。

在学校教育领域,传统语言教学的核心多集中于知识灌输,比如字词讲解、语法规则传授等,却缺乏对网络语言的专门引导。

它没有帮助学生理清网络语言与正式语言的适用场景差异,也无法将传统语言文化与现实生活场景有效结合,最终导致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兴趣不足。

与此同时,青少年自身的认知发展规律,也让他们更容易被网络热梗吸引。

处于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普遍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渴望融入同龄人群体。

使用当下流行的网络热梗,操作简单且能快速拉近与同伴的距离,成为他们获取群体认同的便捷途径。

要应对网络语言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网络平台、家庭、学校三方形成合力,协同行动。

要共同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也要通过各自的努力,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语言使用习惯与正确的认知体系,从而保护他们的创造力与健康的成长空间。

具体到网络平台,必须承担起内容审核与正向引导的主体责任。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针对含有侮辱性、低俗化元素的热梗及相关内容,进行严格筛查与过滤,坚决阻止这类不良信息向青少年群体扩散。

另一方面,可主动推送优质内容,如传统文化科普、规范语言教学、正向价值观引导的视频与文章,丰富孩子的信息来源,打破信息茧房。

同时,平台可推出青少年模式的升级版,除了限制使用时间,还能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认知水平,精准推送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内容,减少不良信息的接触机会。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需发挥榜样作用与引导作用。

家长应率先规范自身语言使用习惯,减少网络热梗在家庭交流中的使用,多与孩子进行规范、深入的语言互动,例如一起阅读诗词、讨论文章,或鼓励孩子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生活场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家长不应简单禁止孩子使用手机,是要教会孩子辨别网络信息的好坏,明确网络语言的使用场景。

如在朋友间的非正式交流中可适当使用热梗,但在学习、写作、正式场合中需使用规范语言,帮助孩子建立场景化语言使用的意识。

学校则需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孩子对规范语言的兴趣与运用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网络热梗设计教学活动,例如让孩子用成语或诗词替换666赢麻了等热梗,感受规范语言的魅力。

也可引导孩子分析热梗的语言特点,对比其与传统语言在表达准确性、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培养孩子的语言鉴赏能力。

同时,学校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诗词大会、成语接龙、歇后语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趣味中接触传统语言文化,主动积累规范词汇,提升语言创造力。

当孩子发现感应灯会因声音亮起时,教师可引导其用闻声即亮等词语描述,不是停留在听话灯的简单认知上,保护并激发孩子的语言想象力。

网络语言本身并非洪水猛兽,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当666包的包的等热梗成为青少年的主要表达方式。

甚至替代规范语言时,便会对语言能力与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

保护孩子的语言系统与创造力,不仅是为了传承传统语言文化,更是为了让孩子拥有精准表达自我、清晰认知世界的能力。

净化网络环境、加强教育引导,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只有让网络成为助力青少年成长的工具。

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双刃剑,才能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规范语言的滋养下,绽放更多创造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超能健康看护机器人首秀2025...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10月31日,2025(首届)长沙银发产业博览会...
2025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大赛获... 10月30日下午,“2025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大赛颁奖活动暨2025‘金科之声’—金融科技大会十大成果...
苹果回应以旧换新估价归零:第三... DoNews10月31日消息,近日,有网友发帖反馈称,在苹果官网买新机参与换购活动,结果反被坑。 这...
百名顶尖专家汇聚沈阳 探讨人工... 10月31日,由何氏眼科集团、辽宁何氏医学院、何氏眼产业集团、眼基因库联合主办的“2025年国际基因...
硅谷大厂纷纷倒戈,中国大模型成...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大模型技术突然成为了硅谷科技巨头们的新宠。谷歌、亚马逊、Facebook 等硅...
作家带你看北京|丹柿小院成北京... 北京秋日,老舍故居“丹柿小院”因一抹璀璨的金黄再度成为顶流。人们不禁要问:老舍先生当年为何种柿子树?...
港媒:中美达成共识后,荷兰在接... 据彭博社10月30日报道,针对荷兰政府强制接管中资企业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一...
原创 乌... “炸!炸!炸!”对于俄罗斯军队在2025年10月30日,袭击了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多布罗特沃尔斯卡热电...
西宁: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当湟水涛声掠过科创园区的玻璃幕墙,当实验室灯光点亮高原星空,当智慧服务渗透街巷市井,创新已非西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