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建议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可以更方便地参与讨论和分享,享受独特的互动体验,我们真心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权威信息渠道,具体参考资料已经列在文末,确保所有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航空母舰本应是远洋投送战力的核心装备,但如今却成了瑜伽展示的平台;空军在四十年的和平年代中,由于自身原因损失了超过千架战机,仍然坚定地宣称自己位列世界空中力量前三名。
印度在国防事务上的各种举措,总是不断刷新外界的认知边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一套自成一体的“赢学”哲学——无论现实多么困窘,总能通过言辞重构,将其塑造成“辉煌的成就”。这位被网民戏称为“天然段子手”的军事大国,究竟还隐藏了多少让人哭笑不得的桥段呢?
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最近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引发热议的并不是其实战部署,而是总理莫迪亲自到访舰体甲板,带领海军官兵集体进行瑜伽练习。恰逢排灯节庆典,官兵们赤脚携带瑜伽垫整齐列队,莫迪亲自穿梭其间,甚至为士兵递送食物,展现“军民一体、上下同心”的和谐景象。
如果论创意构思,印度完全可以申报“全球最大规模航母瑜伽活动”吉尼斯世界纪录,毕竟将传统健身文化与重型作战平台结合,这种做法在全球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瑜伽活动,维克兰特号还被赋予了象征性的胜利叙事功能。舰上成员们为纪念所谓的“辛杜尔行动”,创作了歌曲《卡萨姆·辛杜尔》,这首歌旋律简单,传唱度不高,但情感表达却十分强烈。
然而,很少有人提到,这场被官方宣称为“重大胜利”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以印度空军损失七架先进战机告终,并未达成任何战略目标,本质上是一场战术上的失败。用一首原创歌曲来为这次失败画上“胜利”的标签,这正是“赢学”思维的典型体现。
当看到舰员们围坐一桌,共同食用手抓饭时,不少了解情况的人不禁想起了该舰建造过程中的一段尴尬往事。
2018年2月13日,维克兰特号仍在船厂建造阶段,邻近的一个重达1.1万吨的钻井平台发生了爆炸事故。平台储存的数百吨化粪池发酵物产生了大量易燃气体,一名工人违规吸烟引燃了沼气,导致了剧烈的爆炸。
尽管航母主体没有被完全摧毁,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飞溅的污物严重污染了舰体结构,造成了十几人伤亡,工程进度也因此中断,交付时间多次被推迟。如今,舰体甲板上的欢庆场面与当年受灾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荒诞感油然而生。
印度军事领域的离奇事件不仅限于海军。2025年10月,印度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在喀拉拉邦布拉马丹体育场准备降落时,意外陷入尚未凝固的新浇混凝土中,机身深深陷入泥浆中,几乎无法动弹。
更令人震惊的是,现场应急处置并没有使用起重机械或专业设备,而是由数十名工作人员徒手将直升机抬起,整个过程像是一场现实版的“人力奇迹”,令围观者目瞪口呆。
如果说直升机陷入地面尚属偶然插曲,那么印度空军频繁发生的飞行器坠毁事故,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系统性现象。
数据显示,过去四十年间,在非战争时期,仅因技术故障、维护不当或人为失误导致的战机坠毁数量已突破1000架,年均损失大约25架,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其他主要空军强国,堪称全球唯一。
这背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也功不可没。
这家企业被网友戏称为“拆解专家”或“飞行棺材制造者”,它的维修记录令人触目惊心:送修的8架米格-21战机,全部在后续飞行中坠毁,4架“幻影2000”战机无一幸免,甚至3架米格-29也相继失事。
问题的根本在于维修流程极为松懈:只要发动机能够启动,就被视为合格,哪怕发现地面遗留的螺丝等明显隐患,也常常被以“下次补装”搪塞过去。这种对安全细节的忽视,使得每一架出厂的飞机都像悬在空中的“潜在灾难”。
即便是印度高层的将领也未能幸免:2015年,时任国防参谋长在国产“猎豹”直升机坠毁事故中奇迹生还;然而,六年后的2021年12月8日,他搭乘的米-17V5直升机在南部山区坠毁,不幸殉职,真正应了那句“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
尽管事故频发、国际舆论嘲笑不断,印度社会内部的“赢学信念”却始终坚如磐石,甚至能将失败转化为荣耀,把危机包装成机遇。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辛杜尔行动”的宣传:明明损失惨重,却被塑造成“历史性胜利”,不仅举行纪念仪式,还推出主题曲强化记忆;即便每年数十架战机坠毁,民众仍普遍相信“印度空军实力全球第三”。
此前,美国某媒体发布的非官方排名提到这一说法,印度网民立即掀起庆祝热潮,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并自豪地宣称“我们的空军无人能敌”。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善于通过横向比较来提升自我定位。当韩国将KF-21这款性能介于第四代和第四代半之间、不具备隐身能力且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的战斗机命名为“五代机”并公开展示时,印度认为本国自主研发的“光辉”战斗机更具优势。
在一些印度民众看来,“光辉”战机的综合性能足以比肩国际主流的先进机型。照此推理,印度空军理应位居世界第一,韩国排名第二,越南则排在第三。这种脱离客观标准的自我提升,正是“赢学”的本质——只要心里认定“我们赢了”,外界的质疑就不值一提。
印度凭借一套高度自洽的认知体系,成功化解了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矛盾:空战失利?那是战略性撤退;装备故障?那只是个别意外;战斗力不足?可以靠排行榜来激励自己。
对其他国家而言,印度的存在如同一面奇特的镜子: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其武器使用情况间接评估装备的可靠性,还能在其“口头称霸”的满足感中降低地区冲突的风险。
对于广大关心国际局势的公众来说,印度每一次的军事亮相都充满了喜剧色彩。如果没有这位“赢学宗师”,全球的防务新闻可能就会失去一大半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