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大会在上海自贸区临港中心举行。本文均为 复旦大学 供图
“不要只做那些你已经能够做到的事情,要去寻找那些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两届诺奖得主巴里·夏普利斯在谈到对青年科学家的建议时说,“做科研是一份艰难的事业。你必须成为一个真正坚韧不拔的人。”他希望,青年科学家们可以从务实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10月24日下午,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承办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大会在上海自贸区临港中心举行。
大会联合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表示,应当充分信任年轻科学家的思想活力,并赋予他们自主权与责任。科研机构与资助体系也应加大对年轻科学家的支持力度,助力他们实现更多重大科学发现。
本次大会还汇聚了众多世界顶尖科学家:2001、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利斯,2002年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2024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得主尚卡尔·巴拉苏布拉马尼安,2018 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唐·W·克利夫兰,2024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得主帕斯卡尔·梅耶,2023年埃尼前沿能源奖得主马修·罗塞因斯基,2023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克里福德·P·布兰威恩出席大会,并与青年科学家进行交流。
与传统的学术报告不同,本次大会创新设置“3分钟快闪演讲”。每位青年科学家在3分钟内,讲述一个核心问题、一项关键技术或一个颠覆性构想。
“青科问、顶科答”,在“SharpMind圆桌对话”环节,顶尖学者们就青年科学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坦诚交流,展现出杰出科学家面对现实挑战的深刻反思与前瞻视野,也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成长指引。
巴里·夏普利斯建议青年科学家:“不要只做那些你已经能够做到的事情,要去寻找那些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谈到国际科研合作时,罗塞因斯基建议科学家应通过“科学外交”,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发挥建设性作用。拉福格表示,要给予年轻人充足时间,探索新思路与新方法。巴拉苏布拉马尼安指出,当前对探索“未知”领域的高风险研究支持仍然不足,呼吁更多有财力和意愿的人士加大投入。
关于“蓝天研究”这样的纯基础研究与自上而下的战略项目如何平衡,莱维特认为科学既要追求更具挑战性的前沿,也要从应用角度发挥自身专长。在讨论科研出错和公众误解时,布兰威恩强调科学家应避免依赖专业术语,积极投身科普工作。
下一篇:特写:“科技秋收”谷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