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米粉,完全是路见不平。
雷军的口碑问题,舆论漩涡90%都是炒作出来的,还有一部分人纯粹是凑热闹。
自从有互联网以来,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网民”这个词:
他们胸怀大志,他们碌碌无为;他们聪明睿智,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热情洋溢,他们冷漠无情;他们悲天悯人,他们自私凉薄;他们事事关心,他们坐井观天;他们自高自大,他们妄自菲薄;他们自命不凡,他们自以为是;他们自欺欺人,他们执迷不悟……
雷军过去一呼百应,万人追捧,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是把他当成了现实中的“爽文主角”,很有代入感。
现在的雷军不一样了,如果说金山时代的雷军还是普通人,可以佩服但远远称不上仰望。
等他从金山出来做投资人,也只是“江湖辈分”高一些,有些名气,这样的人不知有多少。真正让雷军一鸣惊人的是他创业做小米手机的时候,他真正是有了所谓的“粉丝”。
你想啊,当时苹果手机好是好,但价格太高了,民间有大量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雷军就看到了这个市场机会,踩中了风口。
2011年8月16日,当雷军把1999元的售价打出来的时候,他就被捧上了神坛。
要知道当时iPhone 4S的价格是4988元,于是大家把雷军当成了“科技平权”的英雄,后来一些人想要复制雷军的成功,可惜他们没有做到。
多年后,雷军开始造车了,造手机的时候对标苹果,造车的时候对标特斯拉,更高的配置,更低的价格,于是又大获成功。
而且因为之前累积的势能,小米汽车比过去的小米手机更为成功,限制小米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竟然是产能跟不上。
它甚至都不需要经销渠道押库存,因为供不应求,没有库存,真是幸福的烦恼。
除了手机和汽车,雷军做空调、家电等产品也非常成功,雷军现在好像是无论做什么都能卖火爆,我怀疑哪怕雷军去卖袜子、鞋子都能卖断货。
在存量博弈的时代,这就难免招人嫉恨了。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雷军这么强,你多卖货就意味着别人的市场少卖货,所以雷军就面临“成吉思汗式”的困境。
雷军在汽车圈也有朋友,可貌似他的对手更多。
本文不多说雷军的商业竞争,老方说雷军在网民和大众印象里的改变,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在过去,雷军是上升期,这就像一个玄幻小说的主角一路升级打怪,遭遇低谷和挫折,这天然让大家觉得这是自己人,因为有情感共鸣。
但挑战者和胜利者是不一样的,现在的雷军还能把自己当成普通人看待吗?
哪怕你这样想这样做,别人眼里也不能如此看你了,因为你太成功、太牛了,到了雷军这种高度,可谓“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高手寂寞,寂寞如雪。
这就叫距离感,到了这个地步,雷军的演讲功力还在,但大家的心态、眼光和视角都变了,没法跟你达成共鸣。
高处不胜寒,对于那些类似高度的企业家和成功人士而言,雷军是旗鼓相当的“自己人”,大家一个层面上,但月薪几千块的普通人怎么还能把雷军当成“同类”呢?哪怕雷军肯放低身段给你开车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雷军哪有什么错呢?
如果说有错,那错就错在太强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其实很难。
不是你不愿意,而是大家觉得你不一样了。老方说你可以改变自己,但你改变不了别人对你的看法和态度。现在再说自己有多么“不容易”,不相信“强者恒强”,真的让人很难共鸣了。
所以就当个霸道总裁吧,这么多年,曾经的“中关村劳模”也已经登顶了,成功人士就要有成功人士的派头,人中龙凤就是人中龙凤,大家都是要与时俱进的,什么山唱什么歌。
如果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营销吧,营销强是客观的事实,不需要否定,何况乔布斯也讲过营销很重要,在这个很复杂而喧嚣的世界上,你没多少机会让人们真的能记住你,要打造品牌,就需要对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雷军想让大家记住小米什么呢?“真诚热爱”或许有些笼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