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自媒体上写有关李鸿章的文章时,常常莫名其妙地被“和谐”,这让我感到十分困惑。后来,我看到一位老师也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李鸿章的文章,并对他的历史形象进行了深刻解读。我与一些朋友重新讨论这个人物,试图更全面地了解李鸿章,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李鸿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学过历史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李鸿章被认为是让中国遭受百年屈辱的关键人物之一。作为晚清的重要官员,他在历史上争议极大,不少人认为他背负了清朝的罪责,甚至有观点认为他为慈禧太后代背了不少黑锅。无论怎样,这样一个人物无疑给人带来很多疑惑。
在民间,李鸿章的形象早在清朝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论。甲午战争前的五年,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民众愤怒地把李鸿章和秦桧并列,认为他是典型的卖国贼。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的名声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爱国人士用对联讽刺他:“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这简直把他批得体无完肤。
左宗棠,李鸿章的同代人之一,也深恶痛绝他。左宗棠有句评价李鸿章的话:“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不如一个李鸿章坏事”,他认为李鸿章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误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李鸿章大力扶持的北洋舰队,号称是亚洲最强海军,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轻松击败。这支海军的腐败,甚至连李鸿章的外甥都参与了军舰炮弹的贩卖。李鸿章为国家花费巨资建设北洋舰队,但结果却让日本轻易地击败了中国,令人不禁怀疑他究竟是汉奸,还是深藏的内奸。
李鸿章签署了众多卖国条约,他主导的北洋和福建水师在当时毫无战斗力。更糟糕的是,当左宗棠努力收复新疆时,李鸿章不仅没有支持,还坚决阻挠,甚至拒绝提供资金。左宗棠只能自筹资金来收复领土。正是李鸿章的行为,差点导致中国失去新疆。
镇南关大捷本是中国的胜利,原本应该趁势将法国驱逐出越南,但李鸿章却却主动寻求和解,最终让越南丧失,给中国带来巨大遗憾。李鸿章就像是一个“战略内鬼”,将国家的利益出卖给外国。如果当时越南还是中国的领土,今天的南海问题可能也不会这么复杂。
他与俄国签订的《中俄密约》更是让东北铁路和辽东半岛成为俄国的领土,而胶东半岛则被割让给德国。李鸿章究竟是在为国家利益服务,还是在卖国?他的行为使得他在历史上永远背上了“汉奸”和“卖国贼”的污名。
李鸿章的腐败更是有很多为人所知的内幕。当他到欧洲购买军舰时,不仅要求回扣,而且还泄露了大量清朝的军事机密。日本甚至掌握了“高升号”运兵船的航行时间和路线,而这些信息正是从李鸿章府中泄露出去的。甲午战争前,李鸿章竟然声称北洋水师没有资金购买速射炮,但他却将260万两的海军资金存放在汇丰银行,赚取利息。
有些人试图为李鸿章“洗白”,认为他是清朝的“背锅侠”,替慈禧太后做了脏活。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清朝末年,慈禧并没有以前的那种绝对权力,李鸿章早已变成了一个实权派军阀,甚至与日本的伊藤博文有过勾结。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根本不敢触动李鸿章,反而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难道她敢杀李鸿章吗?
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变革的先驱”,但这显然是在篡改历史。如果试图为他辩护,那必须提供足够的历史证据,而不是一味篡改历史事实。
李鸿章的贪婪程度极为惊人。根据容闳在《西学东渐记》中的测算,李鸿章的私财接近4000万两白银,几乎等同于清朝一年的GDP,足以让他富可敌国。他的家族资产更为庞大,不仅在安徽拥有60万亩土地,还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大城市拥有大量房产和商铺。李鸿章的财富至今仍在李家后人手中享用。
然而,同样作为“中兴四臣”的左宗棠,死时手头只有一年的俸禄,张之洞去世时甚至连丧葬费都没有。两者的对比,鲜明地凸显了李鸿章的腐败与贪婪。
更有甚者,李鸿章被部分人誉为“民族英雄”,这简直是对历史的极大讽刺。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不仅没有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反而在与日本的谈判中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妥协。他拒绝停止对日本出口大米和煤炭,尽管有大臣建议中断这一行为,李鸿章却以“信义”为由继续出售,完全沦为卖国工具。
如今,历史上不少的汉奸卖国贼正在被“洗白”,这与历史虚无主义和外部势力的渗透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这种历史的扭曲。试图篡改历史、否定过去的真实,是有意图地破坏国家的根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警惕那些正在重写历史的力量,以免再次被人操控和欺骗。
在这场历史的博弈中,李鸿章的名字始终与卖国、腐败和背叛紧密相连。他的行为给中国带来的后果,至今未能彻底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