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朱玉贤院士领衔的成果鉴定专家组,对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鸿彬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甘草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创建及示范应用” 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核心成果“甘草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更为破解甘草产业质量管控难题提供关键支撑,为我国中药材质量安全管控提供了可借鉴范例,对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作为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甘草在中药方剂中应用极为广泛。但长期以来,甘草产业受困于检测手段落后、传统技术灵敏度低的制约,难以精准识别活性成分差异,且依赖大型设备操作繁琐,因而无法满足全链条质量管控需求。
对此,李鸿彬教授团队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大学等国内优势科研力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历经多年攻坚,创新研发高灵敏度电化学传感检测技术,其灵敏度较传统液相色谱法提升1万倍,还配套研制出便携式检测设备与试剂盒,可快速精准检测甘草主要活性成分,为甘草从田间到车间全流程质量管控提供了便捷方案。
“这不仅是检测手段的升级,更是推动甘草产业实现从‘粗放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型的关键。”李鸿彬强调,该技术首次实现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精准检测,为药材质量分级、品质把控提供科学依据,为打造国家级甘草产业集群提供助力。
据介绍,2023至2024年,该团队在示范田生产甘草2.5万吨,新增销售额1.05亿元,实现利润2610万元,技术指导农户超千人次,带动越来越多甘草种植户增收。
李鸿彬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检测技术,推动技术向全疆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延伸;构建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助力新疆和兵团打造国家级甘草产业集群。(边芳 朱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