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科技服务生活,但随着科技的飞快进步,大家心中不免浮现了种种焦虑:技术跑得太快,快到让人有点跟不上节奏。
前两年还觉得“AI写文案”是天方夜谭,现在写方案出视频,几分钟就能完成。
“机器人进手术室”一直被认为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现在微创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了不少医院的常规设备。
最让人心里发慌的是两个问题:我的工作会不会哪天就被机器替代了?我们公司的业务,会不会突然被某个新技术“截胡”?
焦虑的本质
面对现在科技带来的焦虑,本质上我们怕的不是“替代”,是“失控”。
先说说那股普遍的焦虑感,现在的AI实在太快了,以前要加班熬夜改方案,但现在丢给AI,要不了一杯咖啡的功夫,方案就做好了,为此很多人焦虑自己“没饭吃”。
但真的是“没饭吃”吗?我倒觉得,大家怕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怕自己陷入“被动替代”的局面。
就像以前银行柜员怕ATM机,后来发现ATM机只是替代了“存取款”这种重复操作,反而催生出了“理财顾问”“私人银行经理”这些需要和人深度沟通的岗位。
焦虑的根源,从来不是“岗位没了”,而是我们没看清技术正在怎么重构“分工”,哪些环节会被简化,哪些环节会变得更重要。
再比如AI写歌、AI画画,很多人觉得“专业创作者要失业了”。
但实际情况是,现在不少自媒体博主会用AI先出个初稿,再自己改细节、加情绪,有些设计师会用AI生成灵感图,再结合客户需求做落地设计。
技术没有消灭“创作”,只是把“画初稿”“找灵感”这种机械环节简化了,把创作者的精力解放出来,去做更需要“人味”的部分。
所以说焦虑的时候别先慌,先想想:技术到底在改变我工作里的哪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可被工具替代的”,还是“必须靠人来做的”?
技术是“分拆者”,也是“整合者”
有人曾体验新加坡的一家做牙科技术的公司,他们的业务完美诠释了技术如何“摆动画分工的钟摆”。
以前我们看牙,取完牙模后,医生总会说“回去等两周”,因为牙冠要送到第三方牙科技工厂去制作,工厂要调材料、做模型、烧制,一套流程下来至少十天半个月。
但这家公司用一种特殊的树脂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把“制作牙冠”的设备缩小到了能放在牙科椅旁边的大小,医生取完模后,不到40分钟就能当场打印出一颗定制牙冠。
传统的烤瓷牙技术,设备又大又贵,一套下来要几百万,不可能每家牙科诊所都买一套,于是专门做牙冠的第三方工厂就诞生了。
但当3D打印技术把设备变小、成本降低,牙科诊所自己就能负担得起设备,医生学几个小时就能操作,而且能当场给客户解决问题。
这时候,“外包给第三方工厂”这个环节就变得没必要了,分工又被“整合”回了诊所里。
这种“先分拆、后整合”的循环,在很多行业都能看到。
比如眼科的激光近视手术,刚开始只有少数大医院能做,现在很多小型眼科诊所都能独立开展手术。
还有餐饮行业,以前连锁餐厅的酱料要靠第三方工厂代工,现在有些品牌自己研发了小型酱料生产线,把“做酱料”的环节整合回自己的中央厨房,不仅成本更低,还能更快调整口味。
所以说技术的钟摆从来不是单向的:它在技术刚出现时,因为“能力稀缺”而分拆出专业分工,创造新的岗位。
等技术成熟、门槛降低后,又会因为“能力普惠”而整合分工,让原本的专业环节被简化甚至替代。
看懂这个循环,你就会明白:不是技术在“消灭岗位”,而是技术在让分工“流动起来”,旧的环节会被淘汰,但新的环节会不断冒出来。
在钟摆两端找机会:别选“创造”或“消灭”,要选“提前就位”
理解了这个“分拆-整合”的循环后,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在这个循环里找机会?
其实不用纠结“技术是在创造还是消灭岗位”,而是要判断:技术的钟摆现在摆到了哪一端,我们该站在哪个位置。
第一个方向就是在“整合期”找“简化机会”,也就是看看你所在的行业里,有没有哪些“必须外包”的环节,因为技术成熟而可以被“拉回前端”。
如果你能发现这种“效率低、成本高、体验差”的外包环节,用技术把它变得“普惠”,让前端的人能自己做,让客户能当场拿到结果,这就是机会。
第二个方向是在“分拆期”做“稀缺专家”,也就是盯住那些刚出现的、门槛还很高的新技术,成为那个“掌握稀缺能力”的人。
比如几年前AI大模型刚出来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用Prompt(提示词)来精准控制AI输出,那时候懂Prompt的人就成了“Prompt工程师”,帮企业做AI落地。
再比如元宇宙刚火的时候,会做虚拟数字人建模的设计师,也成了香饽饽。
这些机会的核心是:新技术刚出现时,大部分人还不会用,大部分企业还不知道怎么落地,你如果能先掌握它,成为“专业解决方案提供者”,就能吃到一波时代红利。
结语
技术从来不是“洪水猛兽”,它更像一张“地图”,告诉你哪里会有新路,哪里会有岔口。
看懂了“分拆-整合”的循环,你就不用再跟着焦虑跑,反而能在技术的浪潮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安稳又有机会的位置。
毕竟真正能被技术替代的,永远是“只会做重复操作的人”;而那些能看懂规律、主动适应变化的人,永远能在新的分工里找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