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个关键年份,“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四五”这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用科技创新点亮新质生产力版图,我们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科技创新给传统产业“换新装”。
我国加快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
高端装备方面,“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已经成功应用,它直径超过16米,突破了单月掘进542米的新纪录。更厉害的是,它经过的地方,地面建筑无扰动!还有“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钻探深度可达11000米,技术全球领先。
先进制造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让工厂彻底“改头换面”,传统制造升级为智能制造。全球每10家“灯塔工厂”中,就有4家是中国的,数量全球第一。我们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单个矿山百台级、总量达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中国方案”引领全球矿业智能化升级。
科技创新给新兴产业“插翅膀”。
我国持续深化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在信息领域,5G基站已经建了约460万个,技术和用户量都是全球第一。各行各业都搭上了数字化快车,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
新能源领域更是捷报频传:光伏晶硅电池效率屡破世界纪录,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连续4年突破1亿千瓦。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是2020年的9.5倍。
科技创新给未来产业“打地基”。
我们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这些前沿领域,就是要在新赛道抢跑未来。
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已发布超过1500个大模型,数量全球第一。国内多款通用大模型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大模型准确率超过95%,还打造了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人形机器人越来越能干,不仅会看会听,还学会了协调运动。它们从实验室破圈落地,走入街头,跳上舞台,开起了机器人运动会。脑机接口技术创造了生命奇迹,已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全面商用,已经走进8个国家、400家医院,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成为健康领域的“中国智造”新名片。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落实好这一部署,必将构建起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十四五”期间的相关成就,已经彰显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五五”,科技创新这把“火”必将越烧越旺!我们要继续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作者:佘惠敏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