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广西浦北县一家传统月饼厂里饼香四溢。打包车间里,工人抓紧装箱发货;生产线上,师傅们正赶制最后一批陈皮五仁叉烧月饼;销售前台,不少顾客专程上门选购。节日市场的热度,让这款融合传统与新意的月饼成为畅销品。
“五仁叉烧是传统,陈皮是新意,二者结合既能解腻,又能吃出柑橘香。”浦北县昌记食品厂创始人高强昌说,早些年,陈皮入饼常被诟病过苦过干,他反复调整配方,并邀请顾客试吃。2022年推出改良版后,这款月饼逐渐赢得市场青睐。
广西浦北是全国重要的大红柑和陈皮产地,成熟大红柑剥皮后,经过晒干或低温干燥便成陈皮。陈皮元素走进月饼,只是当地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小陈皮”正成长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浦北县生产的陈皮。新华社记者赵欢 摄
走进浦北县三合镇大红柑种植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大红柑树枝叶繁茂,青色果实压弯枝头。
眼下正值青柑采收期,一筐筐果子被送往附近的加工车间。55岁的龙门镇平垌村村民何美玲天刚亮就来到车间挖果取皮。“这里工资日结,干完活顺便接孙子放学,一天能挣100多元。”她笑着说,自家也种有大红柑,农闲时进厂打工,增加收入。
“前些年种了40多亩,今年又新扩了30亩。”龙门镇林塘村果农龙家炎说,如今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果子从田间管理到采收溯源都有统一标准,既能确保绿色有机、降低农残风险,也让销售更有保障。林塘村党总支部书记容家良介绍,全村500多户几乎家家种有大红柑,依靠陈皮产业,不少人买房购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浦北陈皮产业园,大红柑果的产业链在这里不断延伸。广西中皮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彭潇向客户展示各类陈皮产品:陈皮月饼、陈皮饮料、陈皮花生……“大红柑全身是宝,我们不仅做陈皮,还开发果汁饮料、休闲食品,并延伸到仓储、金融、保险等领域。”她说,企业通过“全链条开发”,让大红柑的价值最大化。
陈皮的储存和陈化,是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走进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AI机器人在库区精准搬运,百余个高清摄像头与多个空气传感器实时监控,确保温湿度适宜。客户只需产地、树龄、农残检测等信息,全程可追溯。“过去传统仓储品质难以保证,如今有了智能公共仓,陈皮能更好地保值增值。”浦北县陈皮协会会长陈能浩说。
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新华社记者赵欢 摄
如今,在当地政府推动下,浦北逐步形成“种植+加工+仓储+市场”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产业园区和公共仓储平台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标准化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浦北县陈皮产业发展专班常务副主任黎世敏介绍,浦北已出台《浦北陈皮》《浦北青柑茶》等12项地方标准,覆盖育苗、种植、加工、仓储全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陈皮与食品、药膳、化妆品等领域深度融合。”陈能浩说,随着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全产业链逐步完善,浦北陈皮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引擎。(记者赵欢、林凡诗)
上一篇:必胜丨空中梯队如何做到米秒不差,更多阅兵训练画面首次公开
下一篇:美国芝加哥联储主席Goolsbee(2025年FOMC票委):如果美国政府关门期间没有披露经济数据,那我们将“像无头苍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