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股指盘中发力上扬,沪指、深证成指小幅走高,科创50指数一度涨超2%。
截至收盘,沪指涨0.52%报3882.78点,深证成指涨0.35%报13526.51点,创业板指平收报3238.16点,科创50指数涨1.69%;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1975亿元。
A股主要指数在整个9月份延续了升势。9月份,沪指上涨0.64%,深成指上涨6.54%,创业板指上涨12.04%,沪深300指数上涨3.20%,科创综指上涨7.11%。
消息面上,证监会9月30日召开“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座谈会。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会上指出,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市场的吸引力、包容性和竞争力。
根据安排,10月1日(星期三)至10月8日(星期三)休市,10月9日(星期四)起照常开市。另外,9月28日(星期日)、10月11日(星期六)为周末休市。
港股通方面,根据沪深交易所网站披露,10月1日(星期三)至10月8日(星期三)不提供港股通服务,10月9日(星期四)起照常开通港股通服务。另外,9月28日(星期日)、10月11日(星期六)为周末休市。港股通交易的清算交收事宜,按照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安排进行。
去年国庆节前,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加持下,A股经历了“史诗级暴涨”,不少投资者甚至在社交平台调侃:“因为A股,第一次不想放假”。
从近十年的历史数据来看,A股在国庆节后确实存在一定的“日历效应”,市场上涨的概率较高。具体来看,节后第1个交易日,A股上涨概率约为70%,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约为60%。多家主流机构也认为,支撑市场的底层逻辑未变,对节后行情持乐观态度。
今年双节过后,A股市场又将如何演绎?来看几位风口智库专家的观点: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 四季度A股或将呈现“N”形震荡上行
历史统计显示,四季度A股大盘节奏上表现为10月至11月中旬上行,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震荡。四季度赚钱效应最为突出的时段是11月上旬,或由于三季报业绩靴子落地,市场正式进入业绩真空期。其次为10月上旬和11月中旬。结构上,四季度主线往往较前三季度主线有所切换。节奏上,10月至11月中旬为科技板块领涨,而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消费板块领涨。
综合研判后,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节奏整体或为“N”形震荡上行。结构上,本轮经济转型牛中,“科技”和“再通胀”是两条中期主线。2025年前三季度来看,科技主线,尤其是科技硬件主线较为明确,而“反内卷”交易热度持续性不高。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一是科技仍是主线之一,但内部或将迎来“高切低”,或从硬件切换至应用;二是,“十五五”规划指引下,后续“反内卷”政策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框架有望进一步明确,受政策利好且相对低位的资源品以及消费或将受到资金青睐。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10月份市场有望延续上升势头
当前正处于牛市的第二波行情。第一波行情是去年“924政策”出台,市场出现一波快速提升,在短短的几个交易日,大盘上涨了千点。这一波上涨是从6月底开始的,先是“7翻身”行情,带领指数出现向上突破,在8月份突破了去年10月8日创出的3674点这一阶段性高点,确立了牛市的第二波走势。在逼近3900点整数关口的时候指数出现了反复震荡,但是这轮市场的行情趋势已经确立,这轮慢牛、长牛行情有望持续2~3年的时间。从时间上来看,现在还是处于牛市的上半场。
展望10月份的行情,市场有望延续上升势头,“金九银十”成色有望越来越足,赚钱效应有望进一步提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持续上涨后波动将明显加大
本轮牛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具体原因:一是从预期看,去年9月26日以来宏观调控逻辑的改变和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科技叙事的改变提振了风险偏好和市场预期。二是从制度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优质公司增加,市场吸引力不断提高。三是从资金面看,社保、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居民资产有序向权益市场转移。展望后市,上述三大因素的基础仍然牢固,本轮A股“长牛”的基础更为坚实,在持续性上有望超过历史上的多数行情。
站在目前的时间节点,我们倾向于认为牛市仍未结束,行情还将延续;但是持续上涨后波动将明显加大,波动中前行是基本规律,短期回调即是买入良机。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 节后走势跟外围市场关联度较大
从中长期来看,A股上升的趋势没有改变,从短期来看,节后的走势跟外围市场关联度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观察外围市场,特别是港股市场的走势。如果节前持有的是优质股票,完全可以安心,如果持有的是差股,就要格外小心了,杠杆更要小心。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