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布消息,作为我国在轨系统最复杂、规模最大的航天器组合体,也是我国首个长期有人不间断驻留的航天器,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并在轨稳定运行超1000天。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并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任务团队的工作重心,也从“建造”转为“运营”。团队延续了全年全天候值守模式,时刻为中国空间站提供在轨支持,有力托举神舟家族太空接力。1000多天里,5艘神舟飞船、4艘天舟货运飞船等任务连战连捷,中国空间站在轨稳定运行。团队成员表示,中国空间站的每个舱段之间融合得非常好,整体功能远大于各个舱段功能的简单相加,实现了“1+1>2”。
该院精心打造的天、地、数字“三个空间站结合”运营体系,为中国空间站的长期在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力支撑。团队在地上建造了一座与天上一模一样的“电性空间站”,保证研制建造和在轨运营都能在地面得到充分验证。还有一座能够提供任务前仿真预示、任务中数字伴飞、任务后状态评估等仿真验证支持的“数字空间站”,为中国空间站构建了多学科数字孪生体。
团队将逐步发挥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母港”作用。中国空间站具有资源丰富、有人值守、智能化水平高的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该院正在联合各方共同努力,深入推进关于中国空间站更多舱段的论证工作。按照空间站任务规划开展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制任务也正在扎实推进。
我国通过实施空间站任务,在载人航天领域积累的经验日益丰富,且成功验证了多项为人类探索太空“量身打造”的前沿技术,为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等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