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美好”的兑现:
当空间具备感知、响应与守护生命的能力,美好即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就医体验。
这是对“破界”的跃迁:
当建筑、设备、AI、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全域协同的智慧系统。
医疗建筑
不再是功能堆叠的静态空间
而是可感知、能决策、自优化的
“医疗空间智能体”
为何是现在开始?
01 需求升级
就医体验成为核心诉求
“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化,推动医疗重心从疾病治疗向全程健康管理迁移。
医患对服务精准性、流程连续性、环境人性化的需求显著提升。
传统的“建筑+信息化模块”模式,因系统割裂、数据孤立、运维低效,无法支撑高阶服务。
02 技术跃迁
空间智能具备原生能力
边缘计算、多模态感知、大模型推理技术趋于成熟,AI具备情境理解与主动服务能力。
2025年8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明确推进AI与医疗深度融合,为医疗空间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03 范式革命
“工程建造”到“产品智造”
当前医院建设依赖于传统的“设计-施工-装修-安装”串行工程模式,其本质是静态空间与离散系统的叠加,无法实现动态协同、闭环服务与持续进化,工程思维触及能力极限。
需要我们从“工程思维”转向“产品思维”,将病房、诊区、护理单元等空间场景定义为可制造、可迭代、可进化的智能服务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设计、交付与运营。
为何是设计引领?
在智能时代,设计是系统架构的核心驱动力。
设计师必须从“功能组织者”转型为:
系统架构师:定义智能体的数据流、接口标准与服务逻辑;
体验策源者:设计人机协同的服务流程与交互范式;
协同主导者:整合医学、工程、AI、制造等多元主体。
设计,是空间智能体的“灵魂”,
需要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系统服务于生命。
为何必须全域共筑?
医疗空间智能体是复杂系统工程,单一机构或专业无法完成系统重构。必须建立设计院、医院、科技企业、制造商、运营商的深度协同机制。
HADE 2025 将设置六大板块:
趋势引领板块
空间共创板块
技术热点板块
示范验证板块
设计出海板块
跨界融合板块
2025,重新定义美好医院
第八届中国医疗建筑设计年会
不仅是行业会议
更是一次系统重构的集体共识
当空间成为主动服务载体
设计就是核心生产力
当智能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
医院就是可进化的生命级服务体
我们坚信
美好医院不囿于美学与功能
而在于
服务的精准、响应的敏捷、体验的温度
11月 · 北京
让我们以设计为引领
以协同为基石
共筑面向未来
可感知、能决策、自优化的
“医疗空间智能体”
联系方式
筑医台9-11月精彩活动速览
下一篇:AI“小盒子”撬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