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南京主动对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链主动布局发展和重点打造。5月30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新制定的南京市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政策措施“1+1”文件,即《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据了解,在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南京研究制定人工智能“1+1”文件,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南京将贯彻“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要求,以场景应用为牵引,重点行业部门、市属国企带头开展“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每年发布30个标杆应用场景。
南京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在城市能级、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场景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了将“人工智能”与南京产业体系有效衔接,新出台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政策措施“1+1”文件,聚焦“4266”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围绕钢铁、石化、汽车等该市优势制造领域以及能源、文旅、金融(科技)、交通物流、医药卫生等特色领域,推动AI+行业融合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计划到2026年,力争引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大模型1个,打造行业大模型20个以上,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6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南京正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为依托,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路径,以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探索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南京模式”。为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南京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和科研院所创新优势,建设人工智能创新支撑平台,强化优势学科和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协同机制,实现协同创新“双向奔赴”。同时,聚焦开放动态环境下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联合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成立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聚焦多方安全计算、机器学习算法及应用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共性技术研究,依托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投资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京将算力作为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发布《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依托麒麟智算中心和江北智算中心,打造集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综合平台。
为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南京围绕电力、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以及制造、能源、文旅、卫生等领域持续挖掘发布了一批示范场景和案例。2021至2023年,共有115个产品和方案入选“江苏省人工智能优秀应用解决方案和融合创新产品”。今年3月,举办了南京市人工智能重点应用场景发布会,聚焦“AI+工业”“AI+电力”等五大领域,集中发布18个优质应用场景。此外,“南京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4个项目入围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南京汽车“智能协同作业”场景等10家企业入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是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南京将以《行动计划》为指引,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引导智谷、麒麟科创园、江北新区、软件谷、建邺高新区、徐庄高新区、江宁开发区错位发展,鼓励先行先试,建成省级以上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3至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