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举两个例子。
这一边,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公开表示多项技术超越英伟达,集群算力达其1.67倍!9月4日,华为在发布会上公布全新麒麟芯片进展,引发全场沸腾,网友戏称“让‘老美’破防”。
图片由AI生成。
另一边,老牌科技巨头甲骨文AI业务井喷,市值一夜暴增1.73万亿;硅谷上演一出出猛挖AI和亚裔数学人才的戏码,报价高达100亿。
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实际上都指向一个终极密码:数学。
X+Y=∞
数学只是做做题吗?当然不是。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比如说,ChatGPT等一众大模型风起云涌,人人上手,你拿它润色报告材料,我用它生成美图,他给自己安排行程助理。而AI语言大模型架构的核心就是注意力机制,它思考的基石,就是用数学方法来建模。
再说大家爱刷的抖音、快手、B站,那些让大伙看到后,惊呼“怎么猜中了我心思”的推荐视频,背后是矩阵运算在撩动你的心弦。
而近日因稳定币再度引发关注的区块链加密技术,实际上是数论(研究整数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理论的前沿应用。
日常之外,数学更是一把关乎技术进程、经济脉络和国家命运的“万能钥匙”。它,能解锁科创突破的无限可能。
众所周知,2019年,华为推出5G技术标准,轰动全球。接受《环球科学》采访时,任正非揭秘:5G标准的起源,是十多年前土耳其的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
2008年,阿勒坎教授发表了主要用于5G通信编码的极化码技术方案。
没有数学,就没有华为一路走来的3G突破、4G同步和后来的5G领先,更不用说通过芯片自研,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反过来,基础研究的不充分,也会制衡技术的发展。来看一组数据——
小福话你知
据中国日报中文网
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
占研发总经费比例仅6.91%
远低于美国17%、德国12%的水平
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不足5%
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尖端武器装备。它们的研发,无一不依赖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支撑。没有基础科学的原始创新与深厚积累,国家就会面临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
拿健身打个比方,对于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就像光把动作做得好看,却没练好打根基的核心力量。
而深圳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有所行动。
E=mc²
就在本周,刚向全球展示完创新集群登顶的硬实力,深圳再度迎来一桩大新闻。
全球知名数学家组成的科研“天团”,正式扎根深圳!
图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9月9日,由有“数学泰斗”美誉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发起成立的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下称“河套数学院”),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下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举办入驻暨场地启用活动。
News
首批17位入驻的科研人员中,有从汕头走向世界,27岁攻克世界微分几何难题“卡拉比猜想”的菲尔兹奖(数学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丘成桐;
有用概率论破解复杂系统的“解码专家”丘成栋;
有让AI理解几何世界的拓扑大师于如冈,......
到今年年底,这支“天团”预计将扩充至50~60人!
图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河套数学院研究什么?
简单来说,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X(X可以是高性能计算、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等等)。
河套数学院已有哪些大动作?
当前,河套数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下称“港中大”)已开展深度合作,港中大的学生未来也将进入内地开展研究。
图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局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深圳河套学院、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深圳中学等院校也与河套数学院进行了签约。
一句话总结,“聘一流的学者,教一流的学生”。
深圳已跃跃欲试,用“数学质量”搭乘科技的光速平方,释放巨大的“科技能量”。
0→1→10ⁿ
为何选择深圳?
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说,这座城市值得他们选择——
作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
河套合作区已汇聚
超过200个高端科研项目
447家科技企业
10个国家重大科研平台
1.5万余名科研人才
丘成桐解释,河套数学院所依托的,恰是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一方面,深圳集聚了国内外众多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一河之隔的香港则在基础科学发展上有所建树。
反过来说,深圳渴望拥抱顶尖的科学家。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转化研究,将为正全力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深圳,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战新产业的发展上,提供强大的原始创新动力。
指数增长的数学逻辑告诉我们,基础研究的每一小步突破,都可能在应用层面引发几何级数的跃升。所以说,数学×深圳,等于科技创新的无限未来!
拥抱数学
扎根深圳
连接香港
辐射全球
深圳的未来
将是见证从“逐个突破”
到“指数增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