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过半,你的公司还好吗?
受全球经济格局变革的影响和三年疫情的冲击,中国国内经济也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尽管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但当前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速。
每一位心怀打造百年企业梦想的企业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考验。有些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需要大规模资金助力;
有些公司有独一无二的好产品,但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面临巨大挑战;有些创一代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却仍然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坚持下去,有心无力。
许多公司创始人都面临这么一个困惑:辛苦一辈子创立的公司,到底应该当儿子养,看着他慢慢壮大;还是当狗养,让它承担看家打猎的职能,但也对它有着家人般的感情;或者当猪养,养大养肥后最终卖个好价钱?创始人如何选择,决定了这个企业最终的走向。
我们先看看那些成功的基业长青的公司是如何“养大”的。纵观全球企业发展史,大企业的发展壮大几乎都采取了收购兼并的方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对此有过精辟的描述:
“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1979年微软创立时,盖茨和保罗·艾伦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份。1986年微软在纳斯达克上市。2014年4月,盖茨不再是微软最大的个人股东。
如今盖茨的微软股票约占公司的1%。但是自1995年盖茨首次登顶全球首富后,他一直是世界首富榜上的常客。
盖茨的秘诀之一就是把微软交给更专业、更能跟上时代的人去打理。现任CEO纳德拉将微软从盖茨的个人电脑时代带入云计算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夺回市值第一的宝座。
虽然盖茨创立了微软,但现在微软的大股东和CEO并非盖茨,这种现象在全球的巨头公司中比比皆是。众所周知的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其创始人的持股比例均没有超过15%。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不到50岁时就双双卸任,也不再是第一、二大股东,董事会让桑达尔·皮查伊来担任CEO,谷歌的市值反而从4000多亿美元进阶到2万亿美元。
今年五月国务院颁布了资本市场的新“国九条”,该文件指出了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为A股注入新的活力。今年A股最大的并购案是迈瑞医疗66.5亿元拿下惠泰医疗控制权,这是医疗器械巨头与心血管器械细分赛道头部公司的强强联合,为跻身全球行业前茅增添了筹码。
近年来,作为“新并购之王”的安踏,一直在物色收购和合作的标的,以践行“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丁世忠认为,单一品牌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很多新赛道、新品类的增长机会,则可以把握。
并购就像两家公司“联姻”,选对好的“婆家”嫁入豪门,原始高管们也能获得满意的补偿。LVMH并购Tiffany后,就给了Tiffany五位顶层高管总计1亿美元的“黄金降落伞”赔偿金。
也有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方式:找到一个值得投资的公司和值得投资的管理层,并购后任由其发挥。所以他控股的63家企业,除了资本配置和利润分配,其他都放权,让原始团队继续执政。
当企业内生的运营增长达到天花板后,如果想让企业保持持续的赢利能力,企业创始人必须承受从控股股东变成小股东的心理落差,让企业由一个私人公司变成一个公众公司。
毕竟让一手创办的企业成为百年企业才是创始人至高的荣耀。
-END-
本内容属《尊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尊品小秘书(ID:jumping_ma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