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SpaceX 完成星舰第十次飞行测试:重型助推器入海受控落下,飞船经再入后在印度洋软溅落,关键在于复用路径被再次验证,这对发射成本、发射频次与“太空宽带/深空运输”是三连击。
SpaceX 官方“Flight 10
一、复用=成本曲线下探的“核按钮”
传统一次性火箭把硬件当耗材;星舰把硬件当资产。只要复用次数×成功率×周转效率过线,单次边际成本会出现台阶式下探,这正是“十飞”最重要的信号。
二、从星链到 Kuiper:太空宽带的“网络效应”
星舰的超大载荷+一箭多星,为星链扩张提供“运力红利”;而亚马逊 Kuiper 近月新增百余星,开始加速区域落地,意味着“多巨头并行”的市场结构正在形成。
三、赛局打开:New Glenn、Ariane 6 与阿耳忒弥斯
蓝色起源的 New Glenn 9月底执行第二次任务;欧洲 Ariane 6进入常态化发射节奏;NASA 阿耳忒弥斯 crewed 任务仍在调整时间表——这些都在决定“谁先把深空运输做成产业”。
2023年8月,执行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的宇航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猎户座太空舱前摆姿势拍照。
结语
“第十飞”不是终点,而是商业航天确立复用范式的里程碑。接下来12个月,看三点:①复用周转速度;②入轨载荷的商业闭环(卫星互联网/探测器);③发射生态的多极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