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路径,能够结合集成电路超大规模、超高精度、低制造成本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高抗干扰的优势。上海高度重视硅光领域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大力开展项目布局、平台建设、生态打造等工作。
继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后,上海又举行了创新创业大赛——近日,“智融硅光·芯启未来”第一届张江杯硅光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幕,现场分别开展了光互连+光计算、光传感+开放赛两场路演活动。同时,大赛组建了由资深投资人、产业专家、学术专家构成的评审团,对参赛项目进行了考察打分,由此决出优胜奖项。19个来自全国各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硅光创新项目进入决赛。
最终,在“光互连+光计算”赛道,上海澜昆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环光电集成互连芯片”项目斩获大赛一等奖;在“光传感+开放”赛道,上海交通大学的“基于硅光芯片的集成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斩获大赛一等奖。
上海澜昆微电子负责人对第一财经介绍,上海在一些研发攻关的必备要素上,合作都很顺畅,包括基金支持、工艺平台协同、应用侧联合研发等。另外整体的软环境较好,比如高效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政策的开放性。
对于为何看好微环光互连技术,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利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把芯片做小,把带宽密度提高,效率能够做得很高。“我们的优势在于光电协同设计,希望用产业化的方式跟大家合作,帮助整个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算力的建设。”
作为获奖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助理研究员尹佩川介绍获奖项目时说,这次参赛的项目是面向卫星通信的硅光互连技术,这个项目源于两个关键点的结合,一是团队在硅光子技术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科研成果,二是响应在空天信息网络建设的一些需求。“目前卫星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通信技术,我们想利用硅光芯片这方面的集成优势,使用最先进的集成光电技术去解决问题。”
在他看来,比赛设置了不同的赛道,也指明了硅光技术最具有产业化潜力的一些应用方向,“张江的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有许多实验室和公司,还有流片厂、投资机构等,这就构建了从设计创新到实验,还有产业落地的一个闭环”。
硅光作为“后摩尔时代”的颠覆性技术路线,是全球高度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此前的6月28日,上海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在浦东新区正式启动建设,8家企业代表与张江高科签约落地。同时,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联合8家优质市场化基金发布硅光未来产业基金矩阵,硅光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启动。
下一篇:牛弹琴:马克龙气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