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一个神秘的天体被发现,科学家根据其轨迹和速度判断出,它是一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天体,随后将其命名为“3I/ATLAS”,而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三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星际访客”。
对于3I/ATLAS的“身份”,科学家普遍倾向于,它应该是一颗星际彗星,但哈佛大学的天文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近日却提出了一个另类的观点,他认为,这个新闯入太阳系的天体或是外星人测试人类智力的工具,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来自外星人的“图灵测试”。
所谓“图灵测试”,是由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提出的一个设想,用来判断机器是否具有与人类相当的智能,简单说,就是让一个人通过文字与一个机器和一个真人同时聊天,如果这个人无法分辨哪个是机器、哪个是真人,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被认为拥有了“智能”。
勒布借用了这个概念,但他把测试的对象和方式都换了,在这个宇宙版本里,外星人是出题者,我们人类是考生,而3I/ATLAS就是考题的内容。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任何一个有能力进行星际旅行的文明,必定都知道宇宙里到处都是冰块和岩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彗星和小行星。所以,外星人完全有理由推断,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也就是我们人类)对这些也应该非常熟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星人想知道我们到底有多聪明,他们不会送来一个一看就是高科技飞船的东西,那太明显了,根本算不上测试,所以他们可能会送来一个“伪装者”——一个看起来像是彗星,但在某些细节上又不符合常理。
他们想看看,当地球人发现这个“伪装者”时,是会满足于用“彗星”这个简单的标签来解释它,然后就不再深究了,还是会敏锐地捕捉到那些不符合常理的细节,并对其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也就是说,这场测试考的就是人类智力够不够高,能不能发现这些细节,并且对此作出反应。那么,3I/ATLAS到底有多奇怪,以至于让勒布觉得它可能是外星人测试人类智力的工具呢?对此,勒布列出了一些可疑之处,例如:
1、它的“尾巴”不对劲。我们都知道,彗星靠近太阳时,冰物质受热蒸发,会形成一条被太阳风吹向后方的长长彗尾,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显示,3I/ATLAS并没有一条典型的、长在身后的彗尾,反而在它的前方出现了一团神秘的辉光。
2、它的“块头”让人费解。根据它的亮度推算,如果它是一颗普通的彗星,那它的彗核直径可能要达到20公里。在宇宙中,这么大的星际彗星相当罕见,大概每一万年才可能有一个这样的天体闯入太阳系。
3、它的轨道像是设计过的。它逆着太阳系大多数天体的方向飞行,但轨道平面却几乎和行星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对齐,并且抵达的时间点,正好能近距离飞越火星、金星和木星等行星,而当它在未来距离地球最近时(约1.8个天文单位),却正好“躲”在了太阳的“背面”。这一切巧合发生的概率极低,低到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巧合。
4、它的成分很可疑。对于彗星来说,那团由蒸发物质形成的辉光(彗发)里,应该能检测到水分子或者其他气体的存在,但对3I/ATLAS的光谱分析结果却几乎没有发现这些气体存在的迹象。
勒布认为,这些反常的特征加在一起,使得“它是一个外星科技产物”这个解释,至少应该与“它是一颗彗星”这个解释平等地进行讨论。
那么,如果说这个新闯入太阳系的天体真是外星人测试人类智力的工具,那我们应该如何反应呢?对此,勒布的建议是,我们应该试着跟它打个招呼,例如向它发送一段摩斯电码,内容很简单:“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社区,祝平安!”(Hello, welcome to our neighborhood. Peace!)
勒布表示,这可能是一场“星际级别的盲目约会”,我们对对方一无所知,但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他更愿意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先发出一个友好的问候,然后根据对方的回应(如果有的话),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阿维·勒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哈佛大学天文学系的前系主任,在几年前第一个星际访客“奥陌陌”(Oumuamua)被发现时,勒布就曾语出惊人,认为“奥陌陌”奇特的运动轨迹和外形很可能表明它是一艘外星飞船,这个观点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让他成了科学界的“异类”。
而对于他此次提出的观点,科学界也普遍持质疑甚至反对的态度,牛津大学的彗星专家克里斯·林托特(Chris Lintott)甚至还公开批评勒布的理论是一派胡言,是对严肃科学研究的侮辱。
对此,勒布的回应是,这种激烈的言论,可能会使任何外星智慧生物得出结论:地球人并未通过测试,不配在银河系的智慧文明类别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3I/ATLAS正在向太阳系的中心区域运动,预计2025年10月29日抵达近日点(距离太阳大约1.36个天文单位),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拥有充足且条件更为优越的观测机会,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它真实身份的辩论终将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