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坛的第一夫人们,总是比电视剧女主角还会“抢戏”?
最近,与丈夫尹锡悦同被关押在首尔看守所的前第一夫人金建希,首次到案受讯。四小时的调查里,她对检方的绝大多数问题选择了沉默。在法律上,这叫行使沉默权;在现实中,这更像是对检方摆了个“法律手势”,你有证据再说话,我这边可不帮你补剧情。
沉默权是韩国法律赋予嫌疑人的正当权利,这没问题。问题在于,金建希有足够的底气,检方手里的人证、物证都很虚。关键证人不是离奇死亡,就是回国后全盘否认;涉案的名牌包、奢侈手表,统统“人货两空”,唯一拿得出手的,是那条价值4.3万美元、被质疑取证合法性的梵克雅宝项链。更糟糕的是,特检组只有150天调查期限,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换句话说,检方在跑马拉松,金建希在等时间哨声。
金建希的沉默,不只是个人法律策略,而是韩国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第一夫人如果站在权力阴影里,法律就很难拉她出来。尹锡悦本人不仅是潜在关键证人,还是最大的“保护伞”。他两次被要求出席讯问,直接上演“脱衣躺地”式抗拒。司法独立?抱歉,这里是“夫妻连坐”的政治防御战。这不是新剧本。朴槿惠—崔顺实案、日本森友学园丑闻都告诉我们:只要制度不解决配偶干政问题,“下一位主角”很快就会登场。
金建希案暴露了三个韩国司法的老问题。一是证人保护薄弱,关键证人“意外”频发,办案人员只能对着空椅子做笔录。二是证据管理松散,奢侈品、财物凭空消失,不是被销毁,就是“落在别人手里”。三是政治干预严重,一旦调查触碰到核心权力人物,检方就面临政治与司法的双重压力。这套组合拳的结果就是,案件从“侦破难”变成了“破案不如破产”。这不仅是夫妻悲剧,而是制度丑闻。
有人说,如果金建希懂得收敛,尹锡悦能管住她,两人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错。
这不是“他们不懂事”,而是制度允许他们不懂事。当法律的牙齿在权力面前被拔掉,任何一个有资源、有关系的政治伴侣,都可以成为“合法的特权玩家”。真正的悲剧不是金建希的沉默,而是这个沉默背后,一个民主国家的司法独立性被反复羞辱。
下一个金建希,会更收敛吗?金建希案不是韩剧,而是韩国制度的照妖镜。它映出的不是一个女人的任性,而是一个国家的司法短板。除非韩国能在制度上真正切断权力伴侣的“隐形特权”,否则今天是金建希,明天就是“李建熙”“朴建喜”,名字可以换,剧情不会变。毕竟,在这部戏里,沉默的永远不是被告,而是法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