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智能网联“长沙图景”
从测试场到应用城,长沙正以“车路云一体化”为引擎,以产业园为载体,驱动智能变革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益虎
湘江早报记者 柯鸣
晨光熹微,一辆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环卫车驶过岳麓山西大门,所经之处光洁如新;山塘地铁站旁,智轨电车无声启程,载着通勤族驶向湘江智谷;顺丰快递网点内,负责人轻触屏幕,新石器无人车满载包裹汇入车流……这些跃动着科技脉搏的日常图景,正是长沙、湘江新区7年深耕智能网联产业的生动答卷。
2018年6月,当推土机驶入长沙西南郊的荒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打下第一根基桩时,鲜有人能预见:这片承载着产业萌芽的土地,将成为叩开智能网联时代大门的关键支点,7年间这座中部城市斩获5块“国家级牌照”,建成单向里程达1107.1公里、场景最复杂的开放测试网络。更令人惊叹的是,2025年春天,长沙以“车路云一体化”先行区的全域实践,开启了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商业化的新纪元。
7年筑基,从“试验场”到“新高地”的战略跃升。长沙、湘江新区闯出了“测试基建打底—政策创新破冰—产业集群成势”的突围之路
先行先试
“车路云”协同构建智慧出行图景
细数今年以来长沙产业发展的“高光时刻”,智能网联汽车必有一席之地。
3月13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内,数辆智轨电车、自动驾驶微循环巴士鸣笛驶出。这标志着长沙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先行区正式启航,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从“测试场”迈向“应用城”的关键跨越。
智轨+微循环,打通出行“双动脉”; 无人配送与环卫,智慧服务触手可及;全无人出租车,探索商业化新路径……2025年以来,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动作频频。
支撑这些场景落地的,是覆盖全域的“智慧底座”。目前,长沙“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速推进,路口装上“智慧大脑”,配备激光雷达、边缘计算单元等设备,为车辆提供厘米级定位与毫秒级响应。其中,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搭建的智能网联云控管理平台,则如同“超级大脑”,实现全局协同与安全监管。
社区里,九识智能无人车为生鲜加上“冷链锁”;工业园区,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安防车24小时巡逻;道路上,智能环卫车沿路清扫……这些充满未来感的画面,正成为长沙市民的日常。
一项项黑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背后是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暗暗发力。今年5月,《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实施细则(试行)》出台,首次明确取得编码的无人车可开展商业化试点。政策绿灯亮起,湘江智能联合相关部门,助力文远知行、新石器、九识智能、行深智能等领军企业获得121张测试编码,为无人车赋予合法“身份证”。
爆发背后,系统化解决方案和智能网联标准的支撑至关重要。湘江新区智能网联产业建设主体湘江智能此前发布的《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与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将智能网联汽车7年探索的“本地智慧”升华为可复制的“行业语言”。
湘江新区牵头编制的《智能网联道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导则》系列地方标准,作为湖南省首个智能网联新基建标准,经省市场监管局审批正式发布。“它填补了省内空白,是国内首个覆盖‘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的省级技术规范。”湘江智能技术总监刘凯强调,该标准重点破解了车端、路端、云端数据“互不认、传不动”的行业痛点,为路侧设备协同提供统一依据,“今年新区智能电轨、无人配送等场景的快速部署,正得益于此标准提供的标准化保障。”
硬核支撑
湘江西岸崛起未来城市图景
产业梦想的落地,离不开坚实的物理空间和肥沃的创新土壤。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这片孕育未来的“试验田”,正迎来建设高潮。
持续攻坚,产业园塔吊林立。作为园区“智慧大脑”的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产服中心)已实现封顶,正进行内部装修。这座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载体,将集聚研发创新、总部管理与展示交流功能。“它将成为展示长沙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新名片和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研发总部。”湘江智能产业服务部部长罗顿介绍。
不远处,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的湖南智能网联交通产业园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由湘江智能全资子公司湘江智园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聚焦智能网联、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建设标准厂房、定制化厂房及研发配套,预计2026年10月竣工,旨在打造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测试集服务于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高地,形成强大集群效应。
产业配套同步推进。莲浦大道(智谷大道—望雷大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这条城市主干道直接服务于首开区安置房及新雨小学等关键民生项目。望雷大道(莲浦大道—含浦大道)项目启动箱涵浇筑,将强化长沙与湘潭的交通联系,助力长株潭一体化。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人才的汇聚。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孵化器推出的 “2025黄金五年计划”,为智能网联领域的年轻创客打造了一片“零元创业试验田”。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前三年可零元入驻,后两年费用减半,一个20人团队5年可节省约60万元。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能以低成本使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的顶级试验场和仿真实验室。
“从入驻第一天起,我们就享受到了‘研发—测试—孵化’的全链条服务。” 首批入驻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军,以亲身经历为园区点赞。这片沃土正吸引梦想扎根。2019年运营至今,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孵化器累计培育企业77家,毕业14家。智芯云途、阿波罗智行等10余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业梦想在此“落地生金”。
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在长沙已拥有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整车、算法、芯片等生态链上下游企业近400家,不仅拥有“独角兽”希迪智驾,还有中车智行、湖大艾盛、行深智能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7年的耕耘,长沙正以“车路云一体化”为引擎,以功能型无人车和《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与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为突破,以产业园为载体,驱动着这场智能变革。
湘江畔,无人车穿梭不息,智轨电车驶向未来,塔吊勾勒着产业天际线,年轻创客在雨雾测试场中调试梦想——长沙智能网联的澎湃心跳,正汇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壮阔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