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连续举办八届的大会,其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展览展示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60余款智能机器人成为吸睛焦点。除了会格斗、书法等“能文能武”的机器人,“会干活”的机器人也备受关注。
参观者在西门子工业智能体系统操作演示展台前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成都多家企业参加大会,踊跃走向更大的舞台,一众企业背后,城市产业发展如何?
1
成都企业参展
带来机器人、大模型、智能体
大会公布的参展企业名单上,出现多家成都企业的身影: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启易联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星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芒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能够表演一字马、完成高难度压腿动作……天链T1 Pro机器人吸睛无数。天链机器人市场部经理范毅文说,该机器人拥有不俗的运动能力:手臂单臂能负载10公斤,双腿负重深蹲可达145公斤,行走时速能达8千米,适用于医疗健康、居家养老等消费者端应用场景。
2025年1月,天行者1号亮相双子塔为市民送福
“天行者2号”机器人,不仅掌握走、跑、跳、负重深蹲等运动技巧,还有全地形动态平衡能力,能通过碎石路面等非常规环境。作为研发方,具身科技董事长冯振宇说,团队在机器人头上安装了“柔性显示屏”,相当于随身携带一个“体检报告”,实时显示机器人的“身体状态”。
考拉悠然带来随身AI智能助手——UU Holo。“UU Holo具有能看、能听、能说、能记忆、能推理等多种功能,可以将你所见的场景变成知识库。”考拉悠然董事长助理李佩芸说,UU Holo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定制专业化知识库,提供专业、自然、有感情的AI服务。
华鲲振宇公司
专注算力领域的华鲲振宇,首发了基于华鲲元启AI 开发赋能平台的政务、医疗、金融等超20个行业智能体应用。华鲲振宇元启平台总设计师张君宝以医疗领域举例,智能体可以结合检查数据给出专业辅助诊断意见,“是一位懂医学、能听懂病人说话、会看检查报告的AI医疗助理。”
2
企业很忙
关注前沿技术,寻找合作伙伴
“机会难得。”范毅文已是第二次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他发现,参展的机器人企业几乎都来了,其中既有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垂直领域的“高手”。参展期间,范毅文一有空隙,就在展会中寻找合作伙伴。他的目标明确:重点关注大模型、智能交互等领域企业,希望能通过合作,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中国气象局展区。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李佩芸则把重点聚焦在论坛上,关注空间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今年4月,考拉悠然推出面向空间智能的多模态世界模型——悠然无界大模型,率先在业内实现跨空间感知、推理与交互等重大突破,同时还基于该模型打造了多款产品。“这次大会汇集全球顶尖的企业和专家,他们的研判,会让技术路线、产业发展空间变得更加清晰。”李佩芸说。
同样是忙着参加论坛,华鲲振宇品牌部部长程茜则更关注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行业智能体已在政务、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但也面临技术、政策、治理、伦理等挑战。”程茜说,通过参加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论坛,了解产业目前发展的痛点、堵点以及未来趋势,让智能体成为改造业务流程的“加速器”。
多名四川的参展代表表示,他们在大会开始前几天就到了上海,希望和当地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系,同时助推更多产品落地应用。
3
瞄准未来趋势的成都行动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世界博览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来到第8个年头。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3000多项前沿产品亮相……大会规模创下历届之最。
大会现场展示的不仅是技术盛宴,更是一场围绕自主创新、面向现实场景的生产力革命。大会期间发布的2025人工智能十大趋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的下一发展阶段,不只是模型能力的竞赛,更是从模型到平台再到场景的综合能力比拼,即打造“离产业更近的AI”。
参观者在天鹜科技展台前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 董雪 摄
这也正是成都正积极奋斗的方向,是成都壮大产业生态的目标。
来自成都市经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32%。
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双千突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成都的目标是:力争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30%。上半年预计700亿元的核心产业规模、同比32%的增速,毫无疑问让全年目标又近了一步。
沿成都兴隆湖一带,很多核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科创企业和研究院落户在此
数据是良好产业生态的集中反映,一个个企业案例、一项项政策出台,会让人更有感知。
企业端,到目前为止,华鲲振宇、创意信息等5家企业进入全国人工智能百强,恒图科技、考拉悠然等4家企业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系列榜单。11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95家企业124款算法通过国家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
政策端,2024年5月,《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出台,从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多个维度进行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任务。2025年6月,《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发布,从支持算法工具源头创新、支持算法创新转化、支持算法首试首用等九个方面给出具体政策措施,激励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友城大会期间,外国嘉宾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调研
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成都的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集群效应,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前不久,成都入选“2024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最佳实践TOP 10城市榜单”。聚焦“场景应用”,从生产到生活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从“动起来”到“用起来”,成都“人工智能+”正在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
综合:新华社、上海发布、四川日报、锦观新闻
编辑:吴蔚、朱孟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