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李季 张琳
开场就是“神舟火箭”升空,有学生自制的太阳能电池赛车全场飞驰,有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湖北赛区特等奖得主展示最新发明,还有学生展示正在申请专利的“除雪神器”。5月25日,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九届科技环保嘉年华展示活动在中北路中学举行,1200余名师生同场展示科技素养。
此次展示活动分为八个展示区,不仅有传统的“海、陆、空”模型,今年还加入了建筑模型、电子创客、天文活动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武汉市梅苑学校展出的作品,是该校学生自制的除雪神器。
该校老师谢莎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是利用石墨烯膜覆线来导热解决融冰的问题,可以让电网不断电,不用人工爬塔自动快速导热融冰,这样就会大大节约人力和能源。”在平时日照场景下,电塔和电杆上的太阳能帆板可以将采集的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到供电站的储能电池组中;在冻雨灾害应急场景中,开启储能电池组备用供电,可以让包覆在缆线上的石墨烯薄膜升温,快速融化除去缆线上的冰凌。模型主要由光能采集、电池储能、石墨烯导热三大模块组成。该校去年已经对项目进行过实践,目前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受理通知书。
湖北大学附属小学展示的是刚刚拿下特等奖的项目“一种基于自然光驱动的智能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的发明人周李开阳表示:“我设计的装置,是一种利用自然光作为驱动能源的智能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通过核心部件--光驱动水蒸腾组件,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后,将需要淡化处理的海水进行高效蒸腾,转变为气态后进行凝结收集,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处理。”
除了这些科技产品之外,各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展示了非遗项目,有古法制作的颜值口红,有萃取植物颜色制作的书签。来自湖北省水果湖第一小学的学生们现场演示植物敲拓染。学生们一起动手通过拓印的方法,留下植物的香味、纹理、色彩。另外一组学生表演了扎染,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中山路小学的学生们驾驶着自己制作的新能源汽车,在操场上飞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表示,武昌区在海模、航模、天文、电子创客等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奖项620个,其中国家级386个,获得金银铜奖牌51枚,冠亚季军奖杯9座,获奖数量和层级处于全省和全市领先地位。这些成绩的获得,进一步增强了武昌培育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实施科技教育的底气。“今后,武昌区将立足‘双碳’经济、北斗导航、设计制造等区域优势,深化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建设,培养一支爱科学、勇探索、敢求变的科技人才后备队伍,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