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29日,合肥日报刊登文章《展“科普之翼” 探“科学星空”》,文中提到,合肥推出地方性科普法规,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法治之力护航科普工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古人难以想象,夜游的美好会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中尽情展现。
7月26日晚,数千名市民游客在合肥科学岛上度过了“奇妙一夜”。无论是激动人心的仿生机器狗互动、机器人格斗表演,还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光电粒子音乐会,这场“2025合肥科学之夜”赚足了人们的掌声和欢笑,让人们看到了合肥这座“科创之城”更柔软、更浪漫的表达方式。
在科学岛仰望“科学星空”,科技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在人们的印象里,科技往往蒙着神秘“面纱”且气质“高冷”。如何让人们可望可及,身处其中,感受到科创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场热闹且有料的“科学之夜”就是答案。夜色中的科学岛,掀起了神秘“面纱”的一角,来自各地的朋友在这里看到了传统非遗鱼灯如何变身为带有科幻色彩的“大鱼海棠”,看到了悬浮着的“飞行摩托”,抽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量子盲盒……现场孩子们欢闹雀跃的背后,是一颗颗科学好奇心的唤醒与萌发,人们在这春风化雨般的科普下,由惊喜转而心生自豪,从而燃起更多科学热情。
科创文化已然成为合肥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在合肥,科创不只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在高质量科普的土壤上,每个人都能亲近科学、热爱科学。
其实,“科学之夜”只是合肥“科普星空”中的繁星一点,还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在这片大地广泛开展。暑期的市科技馆新馆,天天预约爆满、场场活动精彩,孩子们“泛舟于科学之海”;中国科大、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经常成为科普景点,科研工作者变身导游和讲解员;科普研学基地迎来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研学客……在合肥,科普之风吹遍整座城市,科创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埋头搞科创,精心促科普,合肥打开视野,实现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合肥不仅承接了首届央视“科晚”、推出全国首部地方性科普法规、成立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完善建设科普设施,还挖掘科研资源,推动科创科普游成为全市“第一游”……去年10月,合肥市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科创科普游省外游客占比由过去的5%提升到17.5% ,“科技创新看合肥,科普研学到合肥”盛名远扬。
展开“科普之翼”,徜徉“科学星空”,让创新力量在这片热土激荡。
来源:合肥日报丨作者: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