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记者 马如兰 摄像 童臻熙 后期 刘湘奇
“在全民族抗战期间,全国正面战场有22次大的会战,长沙经历了4次,3次取得了胜利。从数量上,我们就能够理解长沙对整个抗战的重大意义。”7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美英法俄日等中外媒体记者赴湖南长沙、芷江抗战纪念地集中采访,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吉建良向记者郑重阐释长沙会战对于全国抗战的意义。
湖南抗战在中华全民族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战场渐次成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场。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即3次长沙会战和1次长衡会战。10多万中国抗日将士献出了生命和鲜血,浇铸了长沙“铁血名城”的光荣。
3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击毙击伤日军约10余万人,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曾有外媒评价:“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光辉夺目”。3次长沙会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在长沙会战中我们付出的代价肯定是巨大的、沉重的,不管是人员上还是物质上,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吉建良在强调长沙会战代价之沉重的同时,也呼吁“外媒客观公正报道长沙会战乃至整个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向外宣扬我们的和平理念,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烈士,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作者:马如兰
责编:潘华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