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解读亲人的离世——
「亲人离世,就是你在学校,Ta在赶集,你在家里吃饭,Ta在地里干活,你去地里找Ta,Ta又恰好回到了家里......
Ta永远都在,只是今后每次都会擦肩。
Ta只是跳出了时间,变成宇宙里最原始的组成部分,分子、原子,慢慢地重构为你身边的其他事物。
Ta以你亲人的身份消失了,但却散落四周,无处不在。」
随着年岁渐长,身边越来越多同龄人都开始经历父母、伴侣的离世。
如何处理这份丧失后的巨大哀伤,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不得不去面对的人生议题。
就像网上那句「亲人的离世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
心理学研究发现,哀伤比其它情绪如羞耻、吃惊、恼怒甚至无聊持续的时间久 240 倍。
哀伤一般和较大事件(如死亡或事故)的影响如影随形,一些严重的哀伤也许会转变成一种心理疾病。
比如电影《鲸》的男主,爱人的去世使他一蹶不振。他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靠大量进食来填补内心的哀伤。
他因此患上肥胖症,如同一头悲伤的巨兽,就连起身、洗澡这种基本的日常活动都需要借助工具。丧偶带来的痛苦外化成他巨大的躯体,围困住他动弹不得。
这是典型的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是指一种由亲近的人去世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
如何界定PGD,美国精神病协会给出如下标准:
▨ 持续悲痛:在所爱的人去世的一年后,仍持续地感到极度的悲痛和哀伤。并且,哀痛感受和行为超越了社会文化规范下正常的范围;
▨ 过度怀念:不能接受所爱之人死亡的事实,会非常回避谈及丧失,对于逝者有持续的、大量的怀念;
▨ 情感失调:麻木、冷漠,情感反应减弱。对于任何事物、活动都丧失兴趣;或者对于丧失会产生爆发的愤怒,易激惹;
▨ 严重自责:偏执地认为所爱之人的死是自己造成的,或者因为自己没能早发现一些迹象,导致他人去世;
▨ 失去自我:常有跟随逝者(通常是重要的他人)一起去了的想法,怀疑自己生活的意义和角色使命。
研究者认为延长哀伤障碍患者在怀念逝者时的脑部活动与常人不同,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只限于那些有逝者参与的,好像过往的生命中,一切与逝者无关的记忆都被清除掉了。
并且,他们在想象、计划未来时有很大困难,他们认为“将来不会有任何好转,Ta死后,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何他们会一直陷于过去,无法继续生活。
如何帮助这些经历重大丧失的人走出哀伤呢,我们通常会说:“节哀顺变”“逝者已逝,生者坚强”“振作一点,还有其他人需要你”。
但这些话并不会起到安抚的作用。
当对方沉浸于痛苦中无法自拔,不要试图强行把他们拉出悲痛,当丧亲者正处于哀伤期的延长状态,是无法进入哀伤整合期,还会伴有非正常的思维、行为和失功能的情绪管理状态。
此时,仅仅依靠个人已经无法从哀伤中走出,需要专业人士运用专业的心理技巧对丧亲者进行哀伤治疗辅导,陪伴丧亲者走过深渊。
这也是简单心理Uni研发哀伤治疗系列课程的原因,我们希望咨询师能够具备处理丧失和哀伤的能力,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遭受丧失和哀伤困境的来访者、亲朋好友,又或是自己深陷其中时,能够助人自助。
失去伴侣或父母,是人类最深刻的创伤之一。
经历伴侣或父母离世的来访者面临的不仅是情感创伤,更是依恋断裂、身份重构、家庭系统动荡的多重挑战——成年人可能陷入“成人孤儿”的存在性焦虑中,青少年则可能停滞于依恋发展阶段,这个状态下的来访者是相对棘手的。
在心理咨询师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如何破解来访者的哀伤困局,是每个咨询师都终将面对的问题。
可以说,哀伤咨询是心理咨询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这门课是由简单心理Uni独家引进的波特兰丧失和变迁研究学院(PI)原版技术模块课程。
PI是什么?
波特兰丧失和变迁研究学院(PI)在哀伤治疗方面提供高水平的专业继续教育,专注于帮助治疗师、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生活教练、牧师,以及其他与努力重建自己生活的人一起工作的专业人士建立专业能力。
PI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提供丰富多样的高水准培训课程。
本课程由PI的副主席Carolyn Ng()亲授,并在原版技术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主题,更适合中国从业者。
在课程中,你可以学到
实打实的技术课程,不仅教你理论,更教你“怎么做”——解决咨询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困境,教你如何用对话技术引导来访者重建身份、整合创伤、找到持续联结。
分为「丧偶」和「丧亲」两大主题,分别教授具体的技术工具——
丧偶干预:
丧亲干预:
本课程还有专业配套资料
✅高清双语字幕视频+中文文稿+中文音频
✅《生命之环》,一个回顾关系历史并指导伴侣/配偶去世后所需调整的对话指南;
✅《光明满屋》,关于缅怀逝去的父母/祖父母的生命对话指南。
本课程是自学课,购买即可一次性解锁全部内容,即买即学。
最关键的是,本课程作为一门技术课非常划算,课程原价461元,即可购买还可领取优惠券,到手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