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已至,不少人靠喝冷饮解暑。但医学专家提醒,过度“贪凉”可能危害健康。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徐顺娟带来三伏天消暑“养生经”,介绍比冷饮更适宜解暑祛湿且口感佳的茶饮,以及能防暑解暑的中医推拿手法。
1
三伏天,这些茶饮消暑祛湿
1、乌梅汤
配方:乌梅30g、山楂20g、陈皮5g、甘草3g。
功效:解暑开胃,酸甘化阴,老少咸宜。
注意:乌梅汤内有少量的山楂,孕妇不能使用。脾胃虚弱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图片由AI生成)
2、白虎汤
配方(简化版):生石膏15g(布包)、知母10g、甘草5g、粳米15g。
功效:清热生津,适合盛夏高温导致的怕热、多汗、心烦、口干舌燥等症状。
注意:脾胃虚寒(容易腹泻、怕冷)者少喝。
3、竹叶石膏汤
配方(简化版):竹叶10g、生石膏10g(布包)、麦冬10g、甘草5g、粳米15g。
功效:清热养阴,适合暑热导致的口渴、多饮、心烦或口干、咽干、轻微咳嗽。若合并有食欲不振者,可加生姜3-5片,焦山楂10g。
(图片由AI生成)
温馨提示:中药茶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饮用。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源自《伤寒论》经典方,根据暑天常见的“热”“湿”“津液耗伤”等问题调配,避免了苦寒伤胃的弊端,适合全家适量饮用。若有明显不适(如严重腹泻、高热),建议及时就医。
2
天热“贪凉”不适
中医推拿有妙招
天热时“贪凉”易引发多种身体不适,中医推拿针对不同情况能起到不错的缓解效果。
1、吹空调受凉(风寒表证)
表现:怕冷、头痛、鼻塞、流涕
推拿方案:开天门
-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线
- 手法:双拇指交替向上推30次,力度轻柔透热
- 作用:散寒通窍
2、冷饮伤脾(脾胃虚寒)
表现:腹胀隐痛、食欲差、大便稀溏
推拿方案:按足三里
-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
- 操作: 拇指重按足三里1分钟(酸胀为度)
- 作用:温中健运化湿
3、戏水寒湿入侵
表现:足部畏寒、膝关节酸胀、肌肉酸软
推拿方案:摇踝关节
手法:一手握脚跟,一手抓脚掌,顺时针/逆时针缓慢旋转各10圈
作用:促进下肢气血循环
(图片由AI生成)
3
三伏天解暑小贴士
三伏天除了可以采用上述中医药方法调理身体,还要注意以下生活细节。
1、生活起居、避热防暑
避免长时间高温暴露,少量多次喝温水,忌骤冷刺激。
(图片由AI生成)
2、稳定情绪、安心度夏
“心静自然凉”,保持心情平和,戒燥戒怒,保持自主神经反射和调节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汗出、烦躁、失眠、纳差等不适症状。
3、晚睡早起、适量运动
晚睡早起,清晨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关注特殊人群护理。
(图片由AI生成)
4
如果中暑了怎么办
首先要帮助患者脱离中暑环境,移到一个清爽安静的地方,解开紧身衣物,缓缓饮一些凉水,或者酸梅汤、绿豆汤等。
接下来可以按摩患者的穴位进行急救:
人中穴:位于鼻梁与嘴唇之间,若有中暑症状,可用大拇指按压人中穴20秒左右,反复两三次,可起到开窍醒神、解暑的作用。
印堂穴: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具有醒神、解暑的作用。
合谷穴:在双手虎口处,按压20至30 秒,可提神醒脑、解暑。
涌泉穴:位于脚底,按摩此穴可滋阴降火,缓解因暑热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
医生特别提示:
如患者出现神智不清、抽搐、高热不退等症状,务必及时送医治疗。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江苏频道
联合出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