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近几年的鞋圈刮起了一阵阵爱“丑”风,例如洞洞鞋、勃肯鞋、溯溪鞋等,这些越“丑”的鞋子,越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以溯溪鞋为例,它原本是为户外涉水设计的“功能鞋”,曾经也被嫌弃“丑得像工地靴”,现在却因为“丑”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出街标配。
电商唯品会的数据也显示,6月以来溯溪鞋销量增长50%,其中KEEN、骆驼、探路者、迈乐、匹克等品牌的溯溪鞋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而且消费者大多数都是95后。
但要说溯溪鞋为什么能从全网嘲丑变成香饽饽,其中跟年轻人的审美以及消费变化有很大关系。
如当下社交媒体把“白幼瘦”“高奢感”捧为圭臬,受够了的年轻人就用“丑到极致就是潮”打破审美壁垒。而溯溪鞋长着宽厚的鞋头、密布的网眼,鞋底纹路像极了轮胎,整体看毫无“美感”。也正是这种“第一眼丑,第二眼上头”的反差感,击中了Z世代的心坎。
并且还赋予“丑”鞋新的含义:鞋头磨白是“复古做旧”,绑带凌乱叫“随性不羁”,就连略显笨重的鞋型,也被解读为“拒绝身材焦虑”的宣言。
再加上年轻人在工作压力下,面对精致的陷阱,也懒得再维持精英人设,反倒是这种“审丑狂欢”,让不少年轻人直言轻松不少。就像被抬到108万的Labubu,甘肃抽象文创马踏飞燕。不少年轻人买他们是因为“有点像内心的自己,看着舒服。”
当然,光靠“丑”可走不远。溯溪鞋能火,核心还是实力能打。作为户外装备的“优等生”,它的设计处处透着实用主义:鞋面网状布料+中底镂空,下雨踩水速干;Vibram橡胶大底抓地力强,爬山、溯溪、瓷砖地板都如履平地;可拆卸鞋垫+轻量化鞋身,塞进背包不占地,完美适配“说走就走”的周末露营。
还有它的“场景适应”能力。工作日是办公室的通勤鞋,周末又是溯溪、桨板的专业装备,雨季又能当雨鞋穿,一双鞋承包四季需求。更何况价格还比专业户外鞋便宜不少,例如唯品会上面一双溯溪鞋的折扣价格只要200左右。这对于现在购物讲究性价比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不要太大。
所以当一件产品既能解决“通勤+户外+雨天”的刚需,又撞上年轻人的高性价比消费观念,想不火都难。而且随着“审丑狂欢”的持续升温,更多“丑萌实力派”可能正在路上。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数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