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许维娜)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人工智能对互联网生态的重塑成为热议焦点。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原理事长邬贺铨表示,智能体是生成式AI走向应用落地的重要环节,也是过渡到通用人工智能的必要阶段。
在生成式AI向实用化演进的过程中,智能体的价值逐渐凸显。
邬贺铨认为,生成式AI仅能被动响应指令,缺乏主动任务能力和物理世界感知,而智能体通过“大模型+记忆系统+工具调用+规划能力”形成闭环,可在限定场景下完成目标明确的任务。“它不仅能执行指令,还能通过反馈反思结果,调用软件工具(如API、数据库)和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机器人),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代理’的升级。”
从技术演进路径看,智能体正从单一个体向协同网络发展。
邬贺铨表示,智能体将经历三个阶段:单智能体聚焦特定场景;多智能体协同通过中心化编排层实现跨领域合作;最终走向智联网,依托区块链、联邦学习实现开放式异构智能体协作,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成为人类的“数字化身”。
这种演进也将深刻改变互联网架构。
邬贺铨分析,智能体时代对网络提出新要求:接入网需升级至大带宽、大上行、低时延,强化边缘计算以保护数据隐私;城域网需部署网关支持智能体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实现数据不出域的安全协作;广域网则须具备千万级流量精细化调度能力,结合网络变更、故障预警等智能体实现预防性维护。
在应用场景层面,智能体已在2B和2C领域展现潜力。邬贺铨提到,2B领域可通过“智能体即服务”提供低代码平台,或嵌入药物研发、供应链管理、医疗诊断等场景——例如医疗领域通过影像分析、基因检测、病例分析智能体联合诊断;2C领域则可实现复杂任务代理,如智能行程规划、智能家居控制、个人健康管理等,“未来手机、AR/VR等终端将嵌入智能体,延伸感知与分析能力”。
展望未来,邬贺铨表示,智能体正推动互联网范式从“用户主导操作”转向“智能体自主执行+人类监督决策”,人也从操作者转型为AI行为的决策者。尽管当前智能体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技术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但作为生成式AI落地的核心路径,其将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基础,推动互联网进入全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