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卫星一年内可以为全国土地进行两次‘体检’,哪里有违建,一扫就能发现。”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是金牛区空天信息设备产业集群中的一员。
目前,该集群核心产业规模351亿元,成功入选了2025年度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产业集聚成势
构建一体化生态集群
走进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区内一派专注忙碌的景象:一排排程序员端坐电脑前,目光紧紧锁定显示屏,指尖在键盘上轻快跳跃,鼠标点击声此起彼伏,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对卫星遥感技术的精密打磨。
“我们从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开发,核心是构建数据底座,相当于为卫星安装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公司负责人介绍道,这些“智慧之眼”产出的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勘察灾情、测绘国土、违建查处等多个关键领域。
这家深耕卫星应用领域的企业,于今年4月从北京迁至成都,落地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仅一个月后的5月便迅速投入运营,高效融入当地产业生态。
同月落户的还有北京融为卫星通信重点项目。该项目聚焦卫星遥感数传、卫星通信、卫星/弹箭测控以及数据链四大领域进行研发设计制造,将有力助推园区搭建卫星航天测运控“朋友圈”,形成测控通信、地面站运营、卫星运营等领域产业特色。
从中国四维的快速投产到北京融为的精准布局,一个个优质企业扎根金牛的鲜活案例,生动印证了金牛区空天信息设备产业集群正以蓬勃之势逐步壮大。
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群已经从最初的60余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140余家,核心产业规模351亿元,逐步形成“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集群生态。
链主引领聚链成群
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显示强劲竞争力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落户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后,迅速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目光。不久,另外两家来自北京的企业也主动叩开金牛区的大门,正式入驻园区。原来,这两家企业与中国四维早已是长期合作伙伴,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地面设备研发等领域有着深度的技术协同,同时也看中了金牛区日益完善的空天信息产业生态。
在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看来,集群的不断壮大,以研发为主的链主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如同产业生态的“骨架”,既承载着核心技术突破的重任,又能吸附上下游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中电科10所、中电科29所等就是金牛区空天产业研发力量的典型代表。”该负责人介绍,中电科10所在卫星互联网地面系统核心设备、机载卫通终端、星间微波链载荷等领域深耕多年,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中电科29所则是国内最大的卫星互联网有效载荷研制单位。
今年年初,中国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将微厘空间01组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中电科29所参与研制的微厘空间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受到外界关注,该系统能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精密增强,使位置的定位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前不久,中电科10所承研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地面系统建设项目漠河站通过终验,填补我国在东北地区极轨卫星任务接收覆盖的空白。
分领域发力
做强卫星产业全链条
中电科10所和中电科29所等单位不仅夯实了金牛区空天信息产业的研发根基,更成为集群持续壮大的重要引擎。在强大研发实力的支撑下,金牛区空天产业集群构建起了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链。
聚焦卫星载荷研制、卫星测运控、通导遥等应用领域打通产业上中下游,金牛以中电科10所、29所等链主引领,聚集航天科工23所、中国四维、天奥电子、蓉威电子等领军企业,形成相控阵天线、射频芯片、测控通信、地面站运营、空天数据生产应用等产业优势领域。
“发挥链主企业的向心力作用,通过‘链主引领、以链招商’模式,吸引链属企业集聚发展。”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园区将分领域发力,做强卫星产业全链条:以航天系、电科系链主引领,加快射频微系统研制基地建设,巩固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射频芯片等环节优势,做强上游卫星载荷研制领域;联合中电天奥等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强化测控通信、地面站运营、卫星运营等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做强中游卫星测运控领域;联动四川测绘局地理时空大数据中心、中国四维数据生产基地打造“数据工厂”,依托四川高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巩固遥感测绘、导航定位等环节优势,做强下游卫星“通导遥”应用领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周鸿 图片 金牛区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