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康宁大猩猩玻璃是手机行业的明星存在。乔布斯的 iPhone 让其一战成名,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凭借耐摔又轻薄的特性,成为了手机、平板和笔记本市场的常客,几乎是高端机的标配,没用上大猩猩玻璃的手机,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高端产品。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在国产手机发布会上,康宁大猩猩玻璃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高光,很少再被厂商拿出来作为亮点宣传。取而代之的是国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的自研玻璃技术,如小米的龙晶玻璃、华为的昆仑玻璃、荣耀的巨犀玻璃以及魅族的泰坦玻璃等。
这是否意味着康宁大猩猩玻璃不行了呢?实则不然。康宁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传奇企业,其业务范围极为广泛。爱迪生发明的灯泡,使用的就是康宁的玻璃,五十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根低损耗光纤也出自康宁之手。
康宁大猩猩玻璃一直在不断更新换代,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六代,后续还推出了 Victus、Armor、7i 等产品。就在前几个月,康宁又发布了新一代的大猩猩玻璃陶瓷(Gorilla Glass Ceramic)盖板,并且有消息称三星的 Galaxy S25 Edge 将搭载这一新产品。
苹果自 iPhone12 之后,其超瓷晶面板也一直与康宁合作研发,只是不再将大猩猩玻璃作为宣传招牌罢了。
根据康宁官方披露的财报,2024 财年,公司实现核心销售额 144.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核心净利润 16.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在康宁内部,主要有显示科技、环境科技、光通信、生命科学和特殊材料五个业务部门。而我们熟知的大猩猩玻璃,只是特殊材料部门下的产品之一,该部门的销售额在 2024 财年只占到了公司整体的 14%,且这其中还包含了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等多个领域的玻璃产品,并非仅手机、平板屏幕上的大猩猩玻璃。
事实上,康宁真正的吸金业务是光通信,2024 财年该部门贡献了 32% 的净销售额。1970 年康宁发明的第一根低损耗光纤,使其占据了先发优势,至今仍在光纤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其 SMF-28® ULL 光纤等产品,信号损耗低,质量高,广泛应用于全球通信网络。此外,显示科技也是康宁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占比达 27%,主要为液晶显示屏提供玻璃基板。
那么,为何国产手机厂商不再频繁提及康宁大猩猩玻璃了呢?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耐摔、抗刮等性能已逐渐成为基本特性,除非有革命性的突破,否则很难再将其作为突出卖点来吸引消费者。如今消费者对手机屏幕的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了分辨率、刷新率、护眼等方面。
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厂商的自研技术崛起,分流了康宁大猩猩玻璃的市场份额。华为 Mate50 Pro 使用的昆仑玻璃获得了业界首个瑞士 SGS 五星抗跌耐摔认证,整机耐摔抗跌落性能是普通玻璃的 10 倍。小米的龙晶玻璃维氏硬度达到了 860 HV0.025,比 iPhone 15 系列的超瓷晶玻璃和华为 Mate 60 系列的昆仑二代玻璃硬度都高。荣耀的巨犀玻璃和魅族的泰坦玻璃,也都具备高硬度、耐摔等特性。
同时,从成本角度来看,国产手机玻璃采用更具优势的浮法生产工艺,单线产能较高,投资成本却更低,生产成本相比国外产品可降低 50% 左右。在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的国产手机玻璃,自然能够在终端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占有率,目前国产手机玻璃占比已从早期不足 20% 扩大至 70% 以上。
虽然康宁大猩猩玻璃在国产手机发布会中的曝光度降低了,但康宁公司凭借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于这家百年老企来说,大猩猩玻璃业务份额的变化,并未对其造成实质性影响,其在光纤、液晶显示屏等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
而国产手机厂商在屏幕玻璃方面的自研之路,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推动了国内玻璃产业的发展,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性能更优、价格更实惠的产品。